
易经六十四卦 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 和健,表明兴盛强剑乾卦是根据万物变...
说句实在话,不要说现代,就是过去的历朝历代之中真正懂易经的有多少人?可以说,易经在一开始就被误传了。易经是周文王所作的卦辞,周公编的爻辞。离孔子的时代是最近的。可你看看孔子和他的学生是怎么领悟易经的?他们编写了《十翼》。用他们...
这一招掌力霸道异常,为降龙十八掌最强的一招,取名见龙在田,既是说一掌打去,敌人完蛋大吉 .出处:易经乾卦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提气凝神,运气与手少阳三焦经 行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会宗三阳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臑会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风 瘛脉颅息角孙 耳门 耳和髎 丝竹空.返任脉停于掌心. 第二式飞龙在天 : 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样源于周易。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即翱翔在天空的龙,飞龙在天,看尽世事,所以能发现大人(有道德的人)。这一招由上势下,借惯性伤人,正如飞龙借有德者而扬名,威力奇大。 出处:易经乾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气走督脉行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香.此式跃起凌空,居高下击,先声夺人!以一飞冲天之式上跃双膝微曲,提气丹田,待觉真气上升,放松肌骨,存想玉枕穴间,急发掌劲取敌首,肩,胸上三路. 第三式 鸿渐于陆: 出于渐卦,渐指妇女,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大雁降到平地上,他的羽毛可以被妇女用来装饰。此招之用,在一个巧字,藏巧于拙,用羽为仪。 出处:易经渐卦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 气走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嘻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胃仓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气凝会阴. 第四式 龙跃在渊 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样源于周易“龙跃于渊” 出处:易经乾卦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提气凝神,运气与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提气会阴. 第五式 羝羊触蕃: 出自大壮卦,辞曰:“羝羊触藩,赢其角”两只羊角力,赢的用的是它的角。这招用途是说要用有力点来伤敌。但“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邃。”运用不当相信会反受其害。 出处:易经乾卦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气通 天池 天泉 曲泽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阴都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气凝掌心. 第六式 潜龙勿用 : 源于坤卦,辞曰:“潜龙勿用”,龙潜于渊,其志难测,所以不可用。此招劲收于内凝而不发,但若有敢试其锋芒者,必受其殃。 出处:易经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气自丹田至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阴廉急脉 章门 期门会于清冷渊. 第七式 利涉大川 源于同仁卦,同人既是同志,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有好朋友聚集起来,畅通无阻,所以去危险的地方也变得安全了。此招表面平平无期,实质上力聚于掌,正如好友的聚集,难凝而易散。如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脉尽碎,死的苦不堪言! 出处:易经同人卦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真气通 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头窍阴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气凝双掌.掌势:逆走天元 融元归一 第八式 神龙摆尾 本名履虎尾,出入履卦,履既踏,辞曰:“眇能视,跛能履,履护尾,咀人”意思是说人瞎了一只眼睛还能看见东西,瘸了一条腿还能走路,但是如果不小踏上了老虎的尾巴,就会被它吃掉。这招专攻背后之人,劲道奇猛,实为降龙十八掌的救命绝招。 出处:易经履卦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气走冲脉,经公孙 会阴 阴交 气冲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商曲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回丹田.回旋于手太阴肺经,凝掌发出. 此式为降龙十八掌中最后一式救命杀招.往往败中取胜,无往不利.用于劣势反扑.错步旋身,双脚踏玄位,沉肩.右掌自右腋下发出,取敌丹田,左颈,协下要穴。 第九式 密云不雨 出自乾卦,辞曰:“密云不雨,时或有风”雨云很多了但不下雨,那是由于在等待着刮风。此招不在于密云不雨,密云不雨只是力量的积累,而真正的杀手却在时或有风上,风声(时机)一起,敌人便万劫难逃了。 出处:易经小畜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气行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肺俞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凝气于掌.掌势:虚无归一 以雨化气 第十式 突如其来:功如其名,去势奇快,攻其不备,最易出奇制胜.在对手未反应之前,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出处:易经离卦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气通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通骨至阴气凝膻中.掌势:虚中带实,实掌返虚. 第十一式 双龙取水: 攻势一分为二,看似平常一招,功力与身法倍增二倍有余,有点类似于周伯通自创的双手互搏,但与其比较有过之无不及 出处:由丐帮祖师所创,出处不祥. 气自丹田至肩背诸穴,气走阴跷 阴维两脉,行照海 交信 睛明 筑宾 冲门府舍大横 腹哀 期门 天突 廉泉 内关 气凝百会.掌势:一掌双式 阴阳无极 第十二式 鱼跃于渊: 平凡的一跃,尤如龙腾九霄,有着强大的爆发力. 出处:易经乾卦 ,吉。《象》曰:“用九’,天德 不可为首也。” 气自丹田上行督脉至百会下行任脉,内气盘旋丹田三周.会于膻中 ,分注任督带 冲 阳跷 阴跷阳维脉 阴维八脉.凝与手掌之少府 劳宫 大陵. 此式为降龙十八掌中威力最大一式.沉气,提气.真气凝与双掌间,阴阳互易.乾坤倒行,沉肩,坠肘,发掌! 第十三式 震惊百里:出于震卦,震就是雷,辞曰:“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鬯:一种酒)”本来是说一个人虽然被吓了一跳但连酒也没撒掉,但光从名字来理解的话就是说雷电莫大的威力了。这一招生势浩大,震惊百里 出处:易经震卦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第十四式 损则有孚: 出自损卦,损就是不利的方面,和益卦相反。辞曰:“损,有孚”孚就是信用,辞曰:“自上至下谓之损”本句是说虽然守了信用但却没办成好事。此招出招和飞龙在天相似,自上而下,然损却接益,辞曰:“自下至上谓之益”,变招犹如异军突起,让人防不胜防。 出处:易经损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 气走手太阳小肠经,回任脉,下至气海玉堂上脘,至清冷渊.逆行至带脉.凝与手掌少府 少冲.掌势: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大成若缺 第十五式 时乘六龙: 出自乾卦,辞曰:“时乘六龙以御天”自古传说五岳为中华灵气之所在,每岳各有神龙镇守,加以姬黄帝(就是轩辕黄帝)之应龙,是为六龙。六龙齐出,王道浩然,其势之大,盖地铺天,为降龙十八掌最有王道正气的一招。 出处:易经乾卦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气走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中髎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凝气双掌. 第十六式 龙战于野: 取意于周易中的坤卦,坤者为地,辞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野在这里作为平地讲,玄指黑色,其血玄黄是说血改变了应有的颜色。按古代的思想,龙上在于天,中潜于渊,下见于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指的就是龙处在了不该处于的位置,他的力量同时也被激发了出来,出这招一般在于危难之时的奋力一博,正因为没有退路,所以此招才无所不辟! 出处:易经坤卦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真气通五枢 维道 足临泣 中封 中都 凝气二间 商阳.掌势:刚柔并济 阴阳相生 第十七式 履霜冰至: 出自坤卦,辞曰:“履霜,坚冰至”踩到了霜,就应该想到大冰雪要来了。这招招如其名,初时似柔弱无力,但如敌人胆敢进招,就如暴雪突降,后劲无穷。 出处:易经坤卦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气走任脉,行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建里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廉泉承浆.上行至手少阴心经 走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凝于手掌神门穴. 此式为降龙十八掌中至阴一招.足踏坤位.手处命门.心中守空字诀,以无意之意发掌,忌狠辣霸道,杀敌于无形. 第十八式 亢龙有悔: 降龙十八掌中最常使用的一招,取意于周易中的乾卦,乾代表天,辞曰:“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出处: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人身阳气集于督脉!气入丹田,通长强 走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中枢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百会前顶 顖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走手太阴肺经至中府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至掌心.此式为简单威猛一式,左腿微屈,右臂内弯,右脚踏乾位.左掌划圈,右掌向外推去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掌法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 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乃掌法中老阳生少阴一式!刚劲柔劲混为一体! 更多详细消息参考网站: http://www.yuceshi.com www.xueqimen.com www.chinaquming.cn http://www.86yijing.com www.xueqimen.com www.huaxiayijing.com http: www.langxunzixun.com www.pinpaiming.com www.fengshuishi.cn http: www.zhouyipeixun.cn www.zhouyi123.cn www.fengshuixue.cn http: www.yijingpeixun.cn www.yijing123.net www.ceopeixun.com 希望能帮到你!
上面这图就是震卦,震变复的意思是,震卦是本卦,九四爻阳变阴,变成六四,所以变为复卦,复卦就是变卦。
占卦时一爻变的,以本卦爻辞为主占断。
所以,以震卦九四爻的爻辞来断,九四爻的爻辞为: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具体是什么意思,得根据你具体所占测的事去理解判断。
曾仕强 《易经的秘密》经典语句
第一集:何谓易经
1.人有三圣,世有三古。
2.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吕氏春秋》
3.宇宙密码的三把钥匙: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孔子《十翼》。
4.学习《易经》的意义:
一、可以纠正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二、易经有神秘性道德性。
三、求同存异。
第二集:何谓阴阳
5.白天为阳,晚上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手心是阳,手背是阴;右手是阳,左手是阴;大拇指为阳,其他四个手指为阴;阳是奇数,阴是偶数;头是阳,脚是阴;阴阳是相对的,是不断变化的,是不可分割的。
6.有真就有假,有假就有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是阴阳。
7.大拇指为阳,但是有两节,阳中有阴;其余四指为阴,但是有三节,阴中有阳。
8.柔中有刚,刚柔并济。
9.只要顺乎自然,你不必那么操心,不必那么忙碌,你身心都很健康,你会过好日子,这就是《易经》。
10.人的两只手一共有二十八个节,天上有28星宿,都在你掌握之中。
11.学易经,先学道理,把道理搞通了,就不会走火入魔,就不会被人家欺骗,就不会上当吃亏。
12.中国人是世界上唯一同时讲两句话的人。例如: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礼让为先;当仁不让。
13.阴阳的三个重点:1)阴阳是相对的;2)阴阳会变动;3)阴阳合一。
14.“我亲眼看到我才相信”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人的眼睛能看到的非常非常有限。
15.做人,不可以圆滑,但一定要圆通。
16.阳代表一种理想,阴就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把它兑现,去把它实践出来。
17.天底下的变化就是一个阳一个阴,阴阳到底是一还是二?中国人的答案是:亦一亦二。一分为二,二合为一。合一是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8.阴阳就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
19.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20.中国人之所以叫中国,就是因为他一定要中,而中就是太极。太极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
21.孔子说“吾道以一贯之”,这里的“一”就是中、就是仁、就是太极。
22.一阴一阳就叫中、就叫仁、就叫太极。
23.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
我很想详细的一爻爻给你分析,但是在是多了点啊,所以我就COPY一下了。 震为雷(震卦)临危不乱
中上卦
象曰:一口金钟在淤泥,人人拿着当玩石,忽然一日钟悬起,响亮一声天下知。
这个卦是同卦(下震上震)相叠。震为雷,两震相叠,反响巨大,可消除沉闷之
气,亨通畅达。平日应居安思危,怀恐惧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发事变,也能安
然自若,谈笑如常。
《震》卦的震,是借雷震的震,但自不当仅指雷震的震,它有一种震动、震撼、震惊、震慑综合的意思,也即指超过一般人承受压力而造成的骇异局面。《周易》作者通观震荡的现象论述了《震》本身“无眚”,它乃是一种 正常现象,要怨恨,也只能怨恨自己的承受能力;也论述了在震荡中,只有英贤之辈才能“不丧匕鬯”才能“笑言哑哑”,才能从容不迫,而一些平庸 无能之辈在震荡中,那只有“震索索,视矍矍”,只有恐慌不安。可以说,这是一篇在评论与鉴别人材的卦。
?自然,这一卦毫不例外地应用于国家政权及其国君本身。
震下震上
?震?①:亨。震来虩虩②,笑言哑哑③;震惊百里,不丧匕鬯④。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六二,震来⑤,厉,亿丧贝⑥;跻于九陵⑦,勿逐,七日得。
?六三,震苏苏⑧,震行无眚⑨。
?九四,震遂泥⑩。
?六五,震往来⑾,厉;亿无丧⑿,有事⒀。
?上六,震索索⒁,视矍矍⒂,征凶⒃。震不于其躬,于其邻⒄,无咎。婚媾,有言⒅。
?注释:
?①震: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论述“震动”以及如何对待这些所谓“震 动”之卦。
?②虩虩(xi细):《广韵》一书注为虎警貌,为恐怖之义。
?③哑哑:笑貌。
?④不丧匕鬯:“匕”,古指勺匙一类用具;也指箭镞。“鬯”(chàng唱),
古指祭祀用的香酒;也指装箭镞用的袋子。此处“不丧匕鬯”,不知 是指在震动中从容不迫的祭祀神灵时没有失落掉祭祀的用具和洒掉香酒,还是在震动中不落拓失魄的丧失掉装有箭镞的袋子,确切含义不明。不过此一句主要指从容不迫,满不在乎,乃谈英雄本色之义。
?⑤震来:震动刚来之时。
?⑥亿丧贝:“亿”,古称万万为亿,又称十万为亿;古又通“臆”,预 料、揣度之义;王弼又在此注为“噫”,语助词。除此之外,“亿”在古代还没有别的注释。通观起来,此处还是作“臆”讲为妥。“贝”,古货币,此处泛指钱财。“亿丧贝”,指预料丧失惨重。
?⑦跻于九陵:“跻”(ji击),登,升。“九陵”,古无此专辞,古舜 葬于九嶷山,不知是否指此?又《书.禹贡》有“九山刊旅”,此“九山” 泛指九州之山,不知此“九陵”是否借此或类此“九山”而泛指天下高山同巨岳?含义不明。不过“跻于九陵”当指登上九陵之上去。
?⑧震苏苏:“苏”,古通“〓”。“震苏苏”,言在震动中恐惧不安。
?⑨震行无眚:“眚”,过失;罪过。“震行无眚”,乃言震本乃为一种 正常现象,它本身并没有过失和罪过。
?⑩震遂泥:“遂”,古指道路。此句指震动得连道路也震撼为泥土。
?⑾震往来:震动往去而又复来。
?⑿亿无丧:预料不会再丧失什么。
?⒀有事:“事”,指侍奉宗庙社稷。“有事”,指国家政权还存在。
?⒁震索索:恐惧貌。亦犹《履》卦“履虎尾,愬愬”的“愬”字一用。
?⒂视矍矍(jue决):惊惶回顾貌。
?⒃征凶:迹象很凶险。
?⒄震不于其躬,于其邻:“躬”,自身。“邻”,此处指邻国。此句言震动之祸发生在别的国家不发生在本国。
?⒅婚媾,有言:指在震动不安中不宜于谈婚嫁迎娶。
全卦内容:
?此卦由雷下雷上组成。
?卦辞的“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是说作为震动的《震》卦,它本身亨通。《震》卦之震,虽然其来有如猛虎到来的恐惧之状,但圣贤君子却能谈笑风生,泰然处之;《震》卦之震,虽然它能震惊百里,但君子圣贤却能在宗庙里祭祀时不会因震而惊失祭器或在征途中因震惊而失魂落魄而丢失装有箭镞的袋子。
?“初九”爻辞的“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是说在震来之初,虽能使人感到震惊,但君子却能无所畏惧而笑言哑哑,这就很吉祥。
?“六二”爻辞的“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前半句是说震动刚来之时,是很凶厉的,预料难免有财富丧失;后半句是说在此震动初来之时,最好登上一些山岳暂时躲避一下,对于造成的损失,不要去追逐,用不了七日,它就会失而复得,亦《周易》一贯的“君子用罔”而 不“用壮”的明智之举。
?“六三”爻辞的“震苏苏,震行无眚”,是说震动虽然能使一些人感到恐惧不安,但震乃本是一种常有现象,它本身并没有过失和罪过。含义之下,要怪罪只能怪罪自己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九四”爻辞的“震遂泥”,是说震动之凶厉,它连道路也能震成泥土。
?“六五”爻辞的“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是说震动过去又复回来的震动,仍然有凶厉的一面;但它震去又震来,毕竟为强弩之末,预料再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宗庙社稷的奉祀还是不会中断的。
?“上六”爻辞的“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第一句是说一个人若在震动面前吓的发抖,连眼睛也惊慌回顾不已,这样的迹象很凶险。第二句是说震动不是发生在本国,而是发生在邻国,那对自己本国将不会有什么灾祸。最后一句是说在震动不安之中,将不利于谈婚嫁迎娶喜庆之事。
说实话 这卦对 感情婚姻还是蛮不错的。虽然其声哑哑,但对于女子出嫁没有影响,所以吉。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易经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