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入门需要先了首先要了解了些基础知识:阴阳、八卦(分先天和后天)、然后是六十四卦。除了这些外还需要了解天干地支,河图洛书等知识。具体如何如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你得有一本《易经》带白话解释的比较适合没有基础的。网上...
八卦属于易学术数一类,入门易,深入难。个人以为要入门八卦,先从以下基本做起。基本术语。八卦是什么,指哪八卦,八个卦象各代表什么,其组成是什么(也就是爻),其卦象符号是什么。 基本历史。八卦起源于何时,有何人所创,经如何发展(易更...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大圣人,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谢治治: 【易经】: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先天八股、后天八卦)。 上为天,下为地,中间是人,天、地、人,三才。 阴阳、日月、五行、方位、时空。(天干、地支) 六亲、十神、六兽。 你(应)、我...
想要提高语文成绩,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陈毅元帅云:“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句中“点滴”,放在语文科的学习中,指的就是浩如烟海又散落各处的语文基础知识。而“点滴”积累又是一件既枯燥无味,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作用的事情,因而学生很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枯燥的事情情趣化,将肤浅的记忆理论化,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学生的积累。
当然,“语文基础知识”这一概念太过庞大,非我之流所能说得清,道得明的,更非我辈所能掌控得了的。因此,只能将我认为还算有效的一些做法公之于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兴趣是位不能不请的老师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子也曾经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来说,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调动呢?
1. 珍惜“第一次”。
要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高一开学前,我会精心准备两节课。第一课讲“语文之趣”。首先强调汉语言有着别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与其它几大文明古国的古语言相比较,汉语言历史最悠久,延续的事件最漫长(也必将继续延续下去),生命力最顽强,虽然历经风雨,但历久弥新。而古印度语言,古埃及语言,南美玛雅人的语言,如今已不复存在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母语的认同感。再讲汉字字形之趣,从汉字字形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意蕴讲到汉字书法的艺术,从测字算命讲到拆字对联,以改变学生对汉字的固有观念。最后讲汉字的语音之妙,从谐音双关讲到与之有关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比如纪晓岚、和珅之间御史尚书的故事),再讲到如今利用谐音双关的新颖广告词(比如“喝酒必汾,汾酒必喝”等),再从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押韵,讲到如今的流行歌曲歌词的押韵,讲到高兴处,甚至可以跟学生合唱一曲《青花瓷》。如此“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学生会对母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将无形中增强。
语文之趣,固然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但要从思想上俘获学生,让学生爱上语文,还必须讲到语文之美。我会用美的图片,美的音乐创设美的意境,再在这种美的意境里朗诵美丽的诗篇,欣赏美丽的文章,体会美丽的情感,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不光是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总结中心思想,不光是划分句子结构,认识词性词义,辨别字音字形,学习语文还能感受到美,一种能给他们内心带来震撼的美!
如此两节课后,我不敢说全部学生都死心塌地地爱上语文,但至少会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于语文固有的看法(语文课枯燥无味,不学也罢),开始对语文有一些新的认识,甚至爱上语文。我校2012届毕业生杨天豪就是在我手上改变了初中不爱学习语文,语文成绩相对落后的状态。2010年教师节,他写了一封信给我,其中就强调了我的“语文之趣”这一课给他带来的震撼,使他开始爱学语文,语文成绩也稳中有升。今年高考语文考了119分,为其成为三水区理科总分状元贡献了力量。
2.制造“兴奋点”。
我竭尽全力不让任何一节语文课在平平淡淡中度过。我总是设法去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学生又比较感兴趣,而且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关联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讲到《离骚》中“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几句诗时,我会讲到中国古人的名字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古人名与字之间的联系。比如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姓名字均来自《周易》中的一句爻词:“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于仪。”他的姓名字包含了深厚的文化信息。而对于古人名与字的关系,则以学生相对熟悉的《三国演义》为例,比如周瑜字公瑾,张辽字文远,曹操字孟德等,再解释瑜瑾皆为美玉,辽远皆指广阔,德操皆为品行,学生马上领悟,有些人更能举一反三了。
再比如讲到《孔雀东南飞》中“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这句诗时,我会讲到与之相关联的“否极泰来”一词,再借此向学生普及《周易》八卦的相关知识。我会上网搜索这两卦的卦象投影给学生看。否卦是不吉之卦,卦象乾在上,坤在下;泰卦是大吉之卦,卦象是坤在上,乾在下。前者符合自然秩序却是不吉之卦,后者天翻地覆却是大吉之卦。学生自然疑惑,想要知道究竟。我就会借此机会向学生解释,《周易》的核心思想在一个“变”字。古人认为,只有变化才能促使新事物诞生,只有变化,才能推动世界前进。而否卦之后紧接着泰卦,这又体现了古人祸福相依的朴素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听讲至此,学生恍然大悟,而我又在平淡的教学过程中成功地制造了一个“兴奋点”。既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尽我的能力普及一点中华文化,破解学生对《周易》八卦的误解,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有“兴奋点”要上,没有“兴奋点”制造“兴奋点”也要上。如此往复,语文课必将生动有趣,而在潜移默化中,语文基础知识自然得以巩固,语文能力也自然得以提高。
3.上好评讲课
传统观念认为,练习讲评课最轻松,拿份资料或试题,去读读答案就算完成任务。但我认为,练习课很麻烦,它很难上出趣味,很容易陷入枯燥无聊的境地中。而练习课对于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尤为重要。上得好,则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得学习积极性,上得不好,则前功尽弃矣。如何上好练习课呢?
首先,要精选习题。好题要大力推荐,滥题要大胆舍弃。尽信书不如无书。其次,要先检查后评讲。不检查则不知评讲重点在何处,不评讲,只对答案,一次两次尚可,三次四次,则学生仅存得一点学习热情也将冷却,自然影响语文成绩的提高。最后,评讲时要力求讲清知识的同时讲出趣味。这就要善于抓住时机。
讲解语音题时,我一般是要求学生自查以加深印象。但遇到题中有常考易错的重要词语时,我也会提醒学生注意,并尽量从深层次让学生理解并记忆。例如“针砭时弊”一词中的“砭”字常被误读误写成“贬”字。这时我会从字形入手理解字义,再以义定形,以义定音。我会分析:“贬”从“贝”,与财物有关,表价值的降低,如“贬值”“贬谪”。“砭”从“石”,与工具有关,是古时的一种石针,用以治病。而“针砭时弊”中有“针”字,“针”也是用于针灸治病的,所以,此成语显然应该用“砭”字。这样一讲,学生就从深层次理解了,而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这一浅层次上了。
再如语病题,句子往往来源于报纸,乃时政新闻。讲解语病知识的同时,完全可以发表你对这些时政新闻的独到见解,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如高一国庆练习中有一个关于诺贝尔奖的句子,虽然说的不是文学奖,但话语权在我,我就往文学奖上引,再发表一下我对于莫言获奖的一些看法。平静的课堂,顿生波澜。
二、语法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据我调查,初中语文老师基本不讲语法,学生的语法知识非常薄弱。而要熟练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语法知识是柄利剑,能够“快刀斩乱麻”——快速地解决一些困扰学生的难题:语病、文言文倒装句、词类活用、近义词辨析,包括部分成语、虚词的运用等。
比如语病。如能正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则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对、动宾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句式杂糅这类语病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中国进军世界杯决赛圈的宿愿得以实现,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实在是加大基础建设、解决一些多年难以纠正的弊端,最终把中国足球纳入成熟的职业体制。
分析:该句主语是“中国进军世界杯决赛圈的宿愿得以实现”这一事件,谓语是“是”,后面的成分看上去很长,但只是宾语的定语部分,还缺少一个宾语中心词,应该在句子最后加上宾语中心词“的良机”等词语,句子结构才算完整,否则,即属宾语中心语残缺。
再比如倒装句。我在讲解倒装句前都会先讲解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然后跟学生强调一种认识:所谓倒装是现代人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判定的。在古人看来,句子自然而然,根本不是特殊句式。所以要弄懂文言文倒装句,首先要掌握现代汉语的语序。最后,再跟学生一起分析例句。对照现代汉语语法一看,无需我费尽唇舌,学生自己已经一目了然了,并且是从理论上懂了,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是记住了一个死的概念。有些同学连死记硬背的概念都是错的,并且错得离谱。比如:宾语后置、定语前置等。这时,我会强调,定语、状语只能相对于它们的中心词而言,因此只存在后置现象;主谓宾之间都是相对于不可或缺的谓语动词而言的,宾语放在谓语之前则为宾语前置,谓语放在主语之前是为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如此这般解释之后,就很少出现离谱的回答了。
在此仅举这两例,其余均无需赘言。
三、归纳是条不得不走的路径
要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总结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语文基础知识多而乱,平时接触到的尽是些散乱的点,要记住这一个个散乱的点自然难度巨大。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跟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使散乱的点形成有体系的面,使点滴的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以利于记忆。
还以语病为例。在讲解语病时,我总是要求学生熟记语病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及其所属各种小类型,并熟记此类语病的经典例句。在评讲语病练习时,我都会有意识地跟学生强调此句属于六种语病中的哪一种。如此反复多次之后,养成习惯,则学生自己在做题时,思考就有了方向——这一句如有语病应属何种语病呢?
以此类推,各种语文基础知识都可跟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包括:成语运用中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定语后置的种类及标志、被动句的种类及标志,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只要将这些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会将老师讲的东西付诸实践,如此多次则概念形成,即可成为永久记忆,永不磨灭矣。
八卦属于易学术数一类,入门易,深入难。个人以为要入门八卦,先从以下基本做起。基本术语。八卦是什么,指哪八卦,八个卦象各代表什么,其组成是什么(也就是爻),其卦象符号是什么。
基本历史。八卦起源于何时,有何人所创,经如何发展(易更三圣)。
初步深入。八卦基本有八个卦象,但两两组合既得六十四卦。每卦各代表不同的意思。具体的你就要自己看了。推荐你此时借助《易经》来看。上面讲的比较详细。
P.S.八卦是为术数的入门,却也是其他术数基础更是风水学堪舆学墓葬学的基础。有以下建议:1.摆正态度。八卦更多是阐明一种生活哲学态度,不要看作为预测学。当自己兴趣没了,就不必在学了。
2.注意过程。在看易经时,可以每天看一卦,不要贪多,否则几天下来,就会因晦涩难懂而失去兴趣。要买那种古文白话文都有的那种,先看白话文有助于你理解,再看古文产生自己的见解。3.自我理解。《易经》名为易,就是变化之意。再看今人的注解时,不要拘泥于其中,而是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他们的仅作为参考。否则,就把易经学死了,就完全违背了其“易”的本旨。4.学习了八卦之后,更多的是对于人生和生活态度的转变,更加自然,对于个人的气质品性修养也是有好处的。
5.慎重对待。自古凡习术数有道者皆为参破天机者,命犯孤星,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不利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受影响。
所以只可浅尝辄止,不可过分深入,否则天道循环,你过多的探得不属于你的天机,天道便会惩罚于你。当然,这也是说说,现在社会能学术数有道的人是极少的,没那闲工夫和慧根。
呵呵!最后,送你一句老子的话“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一切随自然,顺其变化,此乃易也!祝有所成!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语文
语文,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学生
学生(student)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根据大多数地区的学习机关小学、中学、大学而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生、化,有所提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