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 09:55
《周易》本来是一部上古筮占记录的汇编。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周易》或《易经》由六十四卦和不到五千字的卦辞和爻词组成,它的最初的功能就是用来占卦。后来引入了哲学领域,与科学似乎不沾边。因此,可以说《周易》本来是不讲科学的,当然这并不否定《周易》本身包含了科学的因素。
(一)《周易》与数学
《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联系的主要纽带就是它独特的卦画符号系统。这一点同它的筮占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两个地方后来常常作为数理问题来讨论,一个是所谓的“大衍之数”,另一个是所谓的“河图”和“洛书”。
由此看来,《周易》与数学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后人在注解《周易》的过程中将古代的数学成就附会到《周易》上的一个结果。我们很难断定,《周易》本身就有这些数学理论。比如“大衍之数”,本来就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易传》,在此以前的占筮是否运用这一套程序还找不到文字根据;即使是“古已有之”,也只能反映《周易》在殷周时代就得到了当时的数学成就的支持。至于“河图”、“洛书”就更是如此。
(二)《周易》与天文历法
《周易》与天文历法结合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汉代发明的“卦气说”、“爻辰说”和“纳甲说”。这些学说在汉代都属于“今文经学”的范围。卦气说在汉代易学中影响最大。它是将卦画(卦)同二十四节气(气)以及方位相结合的产物,易学家孟喜和京房对它的贡献最大。其实,无论是卦气说、爻辰说还是纳甲说,这些理论在《周易》本文中都找不到根据。除了《周易》上的二十四卦外,其他如季节、方位、节气、日数、十二生肖、乐律、八宫等,都是汉代当时发明的或者已经发明的知识,因此,这可以看成是汉代一次知识的大综合,而这些综合又是围绕《周易》这一部儒家经典展开的。它们越来越烦琐,越来越神秘,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婢女。
(三)《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与中医事实上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上古时代医巫不分,巫既占筮祈祷,又采药治病。我们讲《周易》与中医的关系,只能在中医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之后,即从秦汉时代起作为中医的基本理论支柱的《黄帝内经》成书之后。如果认为《周易》与中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的话,这种情况至少在唐朝才成为可能。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论断,他说:欲为太医,“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医易的结合是中医在已经建立了自身的体系的基础上,将已有的概念、理论同《周易》特别是《易传》的有关思想相调和、相比附的结晶。
《周易》的符号系统包含了较科学的宇宙观。这个科学的宇宙观就是它的阴阳观念。《周易》的方法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个方法论就是取类比象。正因为《周易》能够发挥宇宙代数的“空套子”作用,将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才使得它于中国古代的各门学科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也正因为此,现代的一些易学研究也常常被“套”进去了。
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象征,《周易》的价值是不朽的。它的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思维视角,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应该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思维和方法论的启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现代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周易》价值的现代转换。但这种转换需要的是创造而不是牵强附会。只有这样,周易这一古老的中华智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易经》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说易经说的是否有道理.而所谓有道理就是说这个理论比较合乎事实,合乎逻辑,存在着这种可能性.有一定的根据,而不是无稽之谈.易经将事物的发展理解为一种排列组合,可以认为是将影响事态发展的各个因素综合考虑,是...
简介:《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这本书的归属类别有些不好分类,因为它的内容各有说法,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书,文化类书籍,宣称它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奥秘。也有人说它只是上古时代卜筮事务的工具书,是科学类的书籍,是那个时代巫觋的通用的工作手册。
我想说的是,《易经》这本书既属于文化类的书籍又属于科学类的书籍,因为从它的内容来说大部分内容是在讲占卜之类的内容,归属于科学类书籍,科学旨在理解自然事物背后的运行机制。
而归属于文化类呢,是因为《易经》是特定文化产物。它适应于人们科技与文化俱不发达远古代,那个时代人们普遍信奉神明,认为神是自然与社会一切活动的最终主宰。而《易经》不是科学,亦与科学无关。但是它作为历史文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古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了解古代人们的心理和生活。
《易经》模型的应用要在很多方面体现着,第一,抽象概念,演绎文字。成果见诸于«卦辞»«爻辞»等以及一系列古文字。第二,纪时。第三,观象制器。第四,占卜。后来发展到五行原理(算命,风水,中医等)。第五,解释宇宙的本原及循环往复和万物的换新换代。第六,周易是古代中国哲学之原。第七,古人以演周易产生的理念来治国。
所以对于《易经》的归类,还是要看你是从哪一方面去深入了解,《易经》既是古代文化集大成者,也是早期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的书籍。所以可以说它既是文化类的归属又是科学类的归属。
是真的。 中国易经协会,是一个从易学研究与运用、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组织,协会是中国境内行业权威,协会设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认证、评审工作委员会,负责总会的日常事务与学术研究工作,协会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科学家们得力于两大法宝,一是以欧几里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一是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实验方法。”爱因斯坦说,“这两大法宝,中国古代贤哲显然都不具备,然而值得惊奇的是,西方科学家做出的...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周易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一部上古哲学著作,原用于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学思想。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中国文化的很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现代科学很多理论也符合《周易》的世界观。认为周易是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对待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