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战学作为一个理论,星占学与古代宇宙论和托勒密天文学有关。不过,它主要被认作一种占卜术,根据一个人出生时天体的样式,来预言这个人的未来生活,或者根据当下的天体运动,来预告人类的未来之事。星占学预先假定,一个人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了,并被写在星象上;它不给人类自由以任何地位。在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中,星占学一直成为批判的目标,现在则被当做伪科学的一个主要例证。
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园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革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九卦。泽火革(革卦)顺天应人,属上上卦。象曰:苗逢旱天渐渐衰,幸得天恩降雨来,忧去喜来能变化,求谋干事遂心怀。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兑)相叠。离为火、兑为泽,泽内有水。水在上而下浇,火在下而上升。火旺水干;水大火熄。二者相生亦相克,必然出现变革。变革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卜筮之道,起源甚早!《周礼》春官太卜掌三礼,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 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存焉。《周易》之始作于伏羲,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开展为六十四卦, 又属之以辞,是为《彖辞》。周公赋予爻象,各作《爻辞》。最后孔子作《十翼》。此经于是灿然大备,史称“易经四圣”,而《易经》也成为后世阴阳五行哲学之圭臬!其中占卜一道,当然也是祖绍《周易》,万变不离其宗。不过更严格来说,卜筮之道起源早甚于《周易》,只是中国占卜之法,皆不能出《易经》之其右耳!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殷商时代判断占卜中所显现的吉凶兆象,是根据灼后甲骨爆裂的纹路。据《尚书》记载,这种兆象当时分为五种,即“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孔颖达《疏》说“卜兆有五。曰雨兆,如雨下也。曰霁兆,如雨止也。曰雺兆,气蒙也。日圛兆,气落驿不连属也。曰克兆,相交也。”又说:“以上五者,灼龟为兆,其衅坼形状有五种,是卜兆之常法也。”当然兆象的这种分类法是不是殷卜的分类,还值得探讨。殷商时代,问卜事项的种类很多,内容很复杂,只分为五种兆象是很难应付得来的,因此五种衅坼形状,可能是由来已久的大类,每一大类兆象可能还有更细的分类。殷墟出土的卜辞表明,当时依靠骨卜稽疑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包括:祭祀、战争、饮食、宴会、气象、农业、收成、田猎、行旅、灾祸、福佑、奴隶逃亡等等。
合相(Conjunction) 0 8-12度 中
十二分相(Semi-Sextile)30 2度 吉
八分相(Semi-Square) 45 2-4度 凶
六合(Sextile) 60 2-7度 吉
刑相(Square)90 5-8度 凶
拱相(Trine) 120 4-8度 吉
补八分相(Sesquare) 135 2度 凶
梅花形(Inconjunct) 150 2度 凶
冲相(Opposition) 180 6-12度 凶
五分相(Quintile) 72 2度 中
不,你错了。中国五千年历史还在延续。人口众多是问题,但他养活了。看一下印度的贫穷再告诉我他伟不伟大。英日,他发展了多少年 我们独立多少年 中国是从苦难里走来的民族 中国人看不起自己没人看得起你 如果没有闭关锁国 你们敢说 中国现在比...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 (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 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两者同祖同源!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玄学家、预言家,他们非常伟大,在历史上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们的成就斐然,受到了当时人民百姓和后世的敬仰,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和刘伯温等等,他们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左右了中国历史发展。
和古代那些伟大的预言家相比,现代的算命占卜学家就显得比较low了,他们大多数都是江湖骗子,几乎是读了几天的《周易》,在完全没有弄明白其中深意之后就开始出来“江湖卖艺”,充当哲学大师、算命大师,但是他们真的有才吗?当然不了,他们可能连《周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都弄不清楚,他们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捞钱骗钱。
和古代那些伟大的预言家不同,现代的算命术士一般都缺乏社会责任感,哪怕他们拥有真正的本领,他们想的也不会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才华来报答社会和国家,更多的,他们是依赖于自己的能力来赚钱,甚至是“妖言惑众”,在现代,很少有能够比肩或者超越古代预言家的人出现了!
古代预言家大多数也是从《周易》一书中看破天机的,从这里来说,预言家和现代算命术士自然就是同祖同源,可是古代的预言家一般都要伟大的多,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预言,做出最符合国家利益的行为,就比如伟大的预言家诸葛亮和刘伯温,他们二人都是因势利导,然后推进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山海经》的地理风物、人文景观,生命现象,启迪姓氏风水探源,寻找祖先的遗传基因。《周易》的天人思想,开发生命智慧,阐述物质能量场与时空信息场的全息结合理论。《黄帝内经》的经络、调治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作为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典籍之一,它的流传,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人们对它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我们却都时刻感受到它的影响,不仅中国文化高深层次的思维模式、伦理观念、审美意识、价值系统、哲学思想等要素,可以从《周易》里找到自己的根.而且民间文化、风俗习惯、日常言行、生活准则、天文历法,也可以从它那儿寻到自己的源.它如此深奥古涩,又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至今仍然散发着诱人的光彩.
那么,《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它有什么内容?竟会造成那么浓厚的神秘感?请让我们举起理智的火炬,打开它沉重的大门,迈步跨入这座神秘的殿堂吧!
一、《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和象征
中国人最善于临机决断,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哲学认为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那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人们也就的理由相信,人类可以依据自然的变化来预告人类的前景.《周易》一书正是这一文化倾向的最佳的实例.
正因为《周易》有着如此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它就已经被人们看作“圣人之书”人们通过对《周易》的研究,既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因素,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易学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繁衍出种种流派,《周易》一书也得到了长期流传,而且久盛不衰.
同时,《周易》在民间的流传也更是如火如荼,绵延不绝,它已经成了指导人们生活,规范人类言行的准则,成为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指南,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界的文化人,往往以《周易》中所体现出来的世界观去认识和解释这个周流多变,而又异彩纷呈的世界,而下层民间,更多的是从“易用”角度,用之卜疑断惑,寻求行动上的引导,所以,每一位中国人,不管你对《周易》抱有何种态度,“科学”也好“迷信”也罢.你都不得不承认,《周易》在中国人中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它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本书.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文化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推究和沉思吗?
直到今天,《周易》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有人称它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有人赞其为“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总之《周易》在其卜筮的形式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在它晦涩的言辞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又是中华文明的典型象征,如果以为弄懂了《周易》就会一懂百懂,那当然是毫无根据的,但如果无视其价值,而一味斥之为封建迷信,则恐怕更为愚蠢无知.
二、《周易》独具一格的成书结构
《周易》难懂,人们视其为天书,这当然与它的历史古老和文字简约有关,同时也与结构不同和所表达思想的高度概括有关,《周易》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古代典籍都是经传分开的,传是对经的解释与发挥,自然不能算是经.如《春秋》一书大约有一万六千多字的经文,而解释它的有《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被合称《春秋三传》.但易经却不同,把经传都当作经看待!例:六十四卦中 略作说明.
由于《周易》以上的特点,它内容的多义性、表达词语的简约性、思想的深刻性.都为研读者提供了联想、发挥的广阔天地,这也是它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我只是想老老实实地为《周易》的传播做些通俗的宣传工作,所以不再赘述.如果哪位朋友竟会因此而发生兴趣,将来成为有关方面的专家,那么我肯定是感到十分幸运的.
三、《周易》是占卜书,还是哲学书?
了解了周易这后,我们自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呢,周易本质为卜筮之书,自然不会错,问题在于《周易》书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一种意见认为周易是纯粹的卜筮书,研究《周易》就是为了弄懂卜筮,进行占卜,也就是为了算卦,就是为了预测前途和吉凶祸福,另一种意见认为,周易实质上是一部哲学书,占卜只是它的躯壳,外壳里面才是它有生命的活的灵魂,研究周易就是为了弄清它的哲学内涵.持前一种意见的,就是所谓的象数派,持后一种意见的就是称为义理派.
象数、义理两派纷纷纭纭,互争短长,其余波流衍,至今犹在,今天我们不想对两派成败得失去枉作评论,我们只希望人们能以更为宽容的心胸、更为理智的精神状态安全观认识它,如果我们不作违心这论的话,我们大概不能不承认,不管是在人类历史上蒙昧初创的远古,还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占卜以它特定的行为,似乎从就没有绝迹过!正如老子所言“人之迷,其曰固久”
过去,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迷信”行为归源于人们的愚昧无知,归源于统治者的愚民和欺骗.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面前,这种说法似乎已经是不攻自破了,从更深的层次来观察,人类生活在一个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他们必定有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也有自己的知识、理智无能为力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棘手之事,每到这各种时刻,个人的自由意志往往无济于事,人们便不得不归结于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
当人类的智慧不足或毫无用场的时候,人们行事也就丧失了所谓的理智标准,他们便只能借助于某一种偶然的东西去作为自己是与否、行与止的指南,各种精致的或简单的占卜之类的东西便成为最好的决定工具,所以占卜的行为存在,如果作为一种文化的和社会学的现象去思考,它的主要作用或深刻意义,并不在于卜筮的结果的准确与否,而在于卜筮的行为本身,即它所具有的文化咨询功能.当你彷徨歧路无所适从的时候,当你在苦苦的思虑犹豫不决的时候,你偶尔会依靠卜筮的力量在增强自己的信心,你会获得鼓励,形成对某件棘手事件的判断和决定,决断是否正确我们暂不考虑,关键是由此而改变了犹豫不决的状态,摆脱了那种难下决心的焦虑和痛苦,因此,只要人类的知识、理智和智慧对现实问题还存有局限性的话,占卜行为就有其存在的土壤与市场,古代卜筮完毕,往往要追踪休咎之验,官方卜筮要记录存档.可见卜筮之事自古就是认真而严肃的.在实际的卜筮活动中,人类自己的心灵深处,也不完全视卜筮为神灵的启示,试想一下,如果千百年来,那些卜筮者都在一味地迷信鬼神,都在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胡说八道,那么何以会拥有那么多热心的信徒,事实上,许多高明的占卜者,对事物的预料往往带有相当高的准确率,当我们把占卜活动作为封建迷信的时候,我们却常常对它的准确性感到困惑莫解,做不出合理的解释.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周易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一部上古哲学著作,原用于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学思想。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中国文化的很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现代科学很多理论也符合《周易》的世界观。认为周易是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对待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