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搞周易研究的并没有什么权威的组织,在民政部备案的也就一个学术性的组织,其他的都是以周易之名行牟利之事,大都是醉翁之意,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很多人在网上看到的以中国、中华、世界、国际等等开头的周易协会组织基本上要么在境外注册,要么...

术数源于易经,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就是易经,术数是模拟自然规律建立的一个模型,任何事情都是在自然规律之类运行的,所以术数当然能预测的了。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封建迷信,我个人认为与国家统治及一些半吊子骗钱有关,国家统治这点其实和古代...

山东大学易学与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郑吉雄
广东省中山县人,1960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曾受邀赴美国华盛顿大学(1994-1995)、香港中文大学(1997)、中央研究院(1999)、日本北海道大学(2005)任访问学人。主要研究范围为《易》学、清代学术思想、东亚文献诠释学。主要编著:《王阳明——躬行实践的儒者》、《易图象与易诠释》、《清儒名著述评》、《东亚视域中的近世儒学文献与思想》、《东亚传世汉籍文献译解方法初探》(合编)、《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集初集》(合编)以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近年专注于探讨儒家经典、诠释理论和思想史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推动“经典诠释中的语文分析”、“图象诠释学”、“《周易》经传与哲理的形成”等研究计划。
刘大钧教授
山东邹平人,1943年1月生。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主编,全国政协委员。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
林忠军
1960年生,山东莱阳人。1980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4年毕业后留校在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任助教,周易研究室成立,师从刘大钧先生专攻《周易》。1988年,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成立,《周易研究》创刊,担任《周易研究》编辑部主任。1991年晋升为讲师。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周易研究中心更名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立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担任基地副主任。2001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在主要从事易学研究,擅长象数易,旁及周易经传、易学史、易学哲学、新出土易学文献、易学与管理学等领域,出版著作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如果想学习到正确的易经知识,五行辨证关系,先后天八卦原理,建议你去腾讯课堂,搜刘恒易经,那是真正周易文化,正解易学道理。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哲学的源头,被称为东方文化瑰宝。简单的讲易学包含了理、象、数,三方面的学问。理、是以哲学的方式解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象:是以理论和科学方式解释宇宙间事物现象。数:是每个现象都有数在其...

截止至2019年7月19日,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没有换过,是刘大钧教授。
中国周易学会的前身,是1984年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成立的“周易研究室”。1988年3月,在“周易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直属学校的独立学术研究机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
2000年9月,中心正式更名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心的前身及中心自创立以来,其主任皆为著名易学专家刘大钧教授。该中心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级学会中国周易学会所在地,会长也是刘大钧教授。
扩展资料
理论研究
会长刘大钧教授发表的《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今、古文辨析》(《周易研究》2004年第5期与6期)对今本、帛本、及楚竹书本《周易》中的疑难卦爻辞进行了详细考辨,对今人研究《周易》卦爻辞的发展、衍变、及各版本之异同,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学会秘书长林忠军教授发表的《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对今本与楚竹书本《周易》进行了比较研究,肯定了通行本《周易》的价值。
学会理事李尚信教授的《楚竹书〈周易〉中的特殊符号与卦序问题》(《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对楚竹书《周易》中卦与卦之间的特殊黑、红符号进行了研究,提出许多富含哲理性的见解。
学会理事刘玉建教授发表的《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4年2月4日)对《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阐述,对我们正确认识易学在祖国传统文化中的根柢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会理事张文智教授发表的《易学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4年2月17日)从易学与“与时俱进”、易学与生态平衡、易学与“以德治国”等方面对《周易》的现代意义进行了阐发。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周易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一部上古哲学著作,原用于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学思想。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中国文化的很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现代科学很多理论也符合《周易》的世界观。认为周易是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对待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