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代学者论学术,将学分为三类:一为义理之学,二为考据之学,三为词章之学。义理之学即哲学,考据之学即史学,词章之学即文学。这是举其大略,详言之,词章之学包括文艺学、文字学、修辞学等。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尚有经世之学,即政治经...
先从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历法。最好有深厚的古汉语基础,文化底蕴。不然学会了也是半瓶水
周易起名姓名学的取名需结合五格剖象姓名学的数理,更以命中生辰八字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显示出的信息为主导,根据先天八字特点,结合八字用神喜忌,在名字中作相应的补益克泄,并兼顾字音、字义等常规zd姓名学原则。我们时常见到明显含有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的名字,许多就是其父母找人看过生辰八字并根据八字所起的名字。
从姓名学命理需要考虑笔画数、文字寓意、音调、笔画五行、文字本身五行等多个方面。周易版起名属于易学分支,是从《周易》象数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新派系,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中含有五行,数理中含有五行,音律中含有五行,通过不同姓名汉字的组合,显现出不同的吉凶暗示,并表现于人体阴阳五行气场的顺畅与带涩,通则吉顺、滞则凶险。姓名经后天人为补救,可调整人体五行气场微循环结构,权使人达到趋吉避凶的吉祥作用。
从上面这些你应该能看出使用周易起名的好处了,所以你找专业周易大师起名的时候,一定要找有真才实学的,别在路边整个周易算命的就起名字了,现在很多小的起名地方都是打着这样的招牌给人起名,其实真正起名的时候只考虑下你的八字,其他方面都不涉及的。
买本和易经有关的书自己看吧 一般会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吾出来的
比如 易经智慧 或者易经入门等
建议还是从最低级的 阴阳五行八卦 学起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而"易"字就是变化的意思,64卦只是表示一种现象,根本没有好卦、坏卦之分。而《易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关于《易经》的学习,国学大师-李-冠-...
大约公元前1000年时,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正被商王朝的末代帝王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伏羲画卦、文王演易,《周易》正是作于此时。
大约500年过后,孔子在周游列国推销其儒家思想而屡遭诸侯们冷落的情况下,身心疲惫地回到故乡继续整理古代文献。也就在这时,孔子发现了《周易》这部书的伟大和神奇之处,于是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他所有的时间、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学习和研究《周易》上。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孔子将串连《周易》竹简的牛皮绳翻断了三次,他死后他的徒儿徒孙们根据他的研究所得整理出了《易传》。
《周易》和《易传》,合起来即是《易经》(有时人们所说的“易经”也仅仅是指《周易》古经,而不包括《易传》;也有将《周易》古经和《易传》合称为“周易”的)。
《周易》由八卦符号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八卦符号深邃莫测,文字部分古奥难懂。六十四个八卦符号,每卦有六爻由六条断线(— —)或连线(——)按不同的结构组成不同的图形,每卦都有一两句文辞,每爻也有一两句文辞,总和起来即是《周易》。而八卦,按《易传》的说法,又是由“太极”演变而成的,即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略去周文王以前八卦和易学发展的历史不计,从“文王演易”到而今,太极八卦和《周易》的发展、研究历史已是三千年。
三千年来,关于《周易》、太极八卦的研究著作和文章,用“汗牛充栋”来比喻一点都不过分。据统计,有关易学的研究著作已出版了一万多种。至今,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易学研究组织和机构,每年仍有数十种文字上千种著作在世界各地问世和出版发行。“百家说易”远不能概括和描述易学发展与研究的实际状况。
中国自孔子以后的封建社会时代,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易学研究和发展主要是在孔子和《易传》的巨大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两汉(西汉、东汉)是自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易学研究高峰期,但两汉的易学皆本于田何, 由田何上溯, 源头即在孔子那里。北宋、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易学研究和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这期间,历史上不曾见到的太极图、先天八卦图、河图洛书全部都突然出现,使太极八卦六十四卦、《周易》变得更加神秘莫测。到明、清时候,一方面有不少人考证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的来源、传承授受关系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238663033,一方面又有不少人自作主张画了许多易图。中国易学研究的第三个高峰应该是在当代,即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目前正处于或正在走向高峰时段。
最近二十年来,太极八卦、《周易》之谜逐渐明朗:
1978年,庞朴发表《火历初探》,认为中国古代以至远古曾经行用火历,以“大火星”作为农业生产的指示星编制历法。之后,庞朴先生又连续发表文章论述火历的存在①。
1980年,张政烺破译自宋代开始发现而经八、九百年不能识读的数字卦,由此发现商周甲骨、陶器、铜器以至距今5500年前的崧泽文化骨器中均存在一系列的数字卦,这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视野②。
1986年,陈久金在学者们发现彝族十月太阳历的背景下,提出阴阳五行八卦均起源于远古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早期“太极”即指一年,“阴阳”即一年中的冬、夏两个半年,“四象八卦”即四时八节,“五行”即十月历的五季,河图洛书亦与十月太阳历有关③。
1988年,连劭名发表《商代的四方风名与八卦》,通过对殷墟甲骨文四方风名及《山海经》、《尚书?尧典》中有关资料的研究,认为商代甲骨文中四方风名、四方神名与后天八卦之四仲卦名相合,说明后天八卦图及卦气说(反映八卦与天文历法、季节之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而非秦汉人所附会④。
1989年,陈久金、张敬国破译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雕刻玉版图案,证实洛书和八卦在5000年前的存在⑤。
1990年,冯时解读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蚌塑图,证实天圆地方的盖天宇宙理论在6500年前的存在,并为探索早期二十八宿体系在6500年前的建立开辟了道路⑥。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归藏》竹简出土,使传说中的“三易”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可能完全得到证实,《连山》、《归藏》在历史上可能是一种真实存在⑦。
1999年,田合禄、田峰出版《中国古代历法解谜》,认为先天六十四卦即十月太阳历,后天八卦即八月火历⑧。
2001年,吕绍纲发表《〈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通过对《老子》与《周易》古经、老子与孔子、殷道与周道、《归藏》与《易经》等等各个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老子》思想源自殷易《坤乾》(即《归藏》),而不是源自《周易》⑨。
2003年,王先胜发表《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识读及其重要意义》,对1995年四川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老子太极图及各种太极八卦符号作了释读和研究,确证西汉前期道家易学还大体保存着上古易学的原貌且其与古天文历法有着非常紧密的或内在的联系,而宋明易图学的突然兴起与道家易学、道教易学传出有关。道家易、道教易源头在《归藏》,它们是有别于《周易》、《易传》、儒家易传承关系的另一易学传承系统。老子太极图的发现,木胎漆盘及汉代一批器物纹饰的识读,更为史前时代器物纹饰及各种太极八卦符号的识读提供了重要线索及思想方法以及思路⑩。
至此,可以说太极八卦、《周易》之谜的最终破解离我们已经为时不远了。太极图的神秘、宋明易图学千古之谜已经揭开,八卦及《周易》预测、算命行将失去根基,新千年文明、科学、理性的曙光将照耀我们。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周易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一部上古哲学著作,原用于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学思想。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中国文化的很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现代科学很多理论也符合《周易》的世界观。认为周易是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对待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