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算命最准的免费网站
手机版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 首页 风水命理 风水知识 中国易经大学,清华大学有风水学专业吗?

中国易经大学,清华大学有风水学专业吗?

来源:要算命网 作者:本站小编 时间:2020-09-20

1,清华大学有风水学专业吗?

清华大学有风水学专业吗?

清华大学没有有风水2113学专业,但是清华大学有5261易经建筑4102风水班。

清华大学易经建筑风1653水班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立项的国内第一个建筑办公和家居风水运用实战的高级研修班,它是一个与大师一同问道“易经”的茶社。

这是一次解密神秘“风水”之术的旅程,让建筑合乎于“天道” 令生活和谐于“人伦”,学中国风水文化精华——九宫飞星法和八宅派风水,得易经大师亲身真传——八字学和姓名学的国学类培训班。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易经建筑风水班主讲教师

林鸿,澳门、香港、东南亚以及中国内地知名风水易学专家,澳门易经堪舆研究协会会长,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高级研修班授课专家。

近十年来,林鸿老师主持了国内18个城市、地区多个房地产项目的风水环境规划、设计和景观布局,协助许多企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港澳和中国大陆各地多家机构聘请为风水文化顾问。

主讲风水易经课程,至今已为过万名房地产界高端人士授课,并获得一致好评。是澳门、香港、东南亚乃至中国内地的知名风水易经专家。

林鸿老师自幼随名师研习风水易学命理,对玄空飞星,八宅明镜,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八字姓名学都有深厚独到的造诣。在澳门电视台主持“风水与你”,“运转乾坤”等节目,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林鸿老师本着传承古代科学文化与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为原则,主持了国内外多个城市地区,多个房地产项目的风水环境规划、设计和景观布局。携手设计团队,运用科学方法结合风水之理,调整居住及商业环境的室内设计,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营造丰富的商业空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易经建筑风水班

2,有那个大学招收周易方面的研究生啊,想考这方面的,希望有了解的人给些建议啊

有那个大学招收周易方面的研究生啊,想考这方面的,希望有了解的人给些建议啊

研究生可以报考古典文献专业的文化史方向,南大、兰大、山大和浙大都有。上学以后可以往周易方向多发展。另外南京大学有易学研究所。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谢谢~

3,台湾著名易经大师是谁,介绍几个

台湾著名易经大师是谁,介绍几个

1、曾仕强

曾仕强(21131935年10月526120日-2018年11月11日),国学大师、中国4102式1653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

2、傅佩荣

傅佩荣(1950年12月16日—),汉族,祖籍上海,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师从余英时),专攻宗教哲学。

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

3、南怀瑾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县,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

扩展资料

傅佩荣个人成就: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成功人生》获台湾最高文艺奖,《儒道天论发微》获中正文化奖。至今在台出版图书逾百种。

傅教授治学严谨,其学识更是融贯古今中西,迭出创见。潜心研究传统经典,撇开成见和定论,求真务实,追本溯源,多有建树,已重新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怀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佩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仕强

4,哪些大学开设周易课程 求详细 高分 谢谢!

哪些大学开设周易课程 求详细 高分 谢谢!

设一个主课出来是不可能的 公选课的话 还是有可能的 不过上课也都是以易经易理类为主的 不会教授术数的

5,哪所大学有易学专业?

哪所大学有易学专业?

山东大学有易学专业。该专2113业名5261称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4102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该中心的前身是1984年于山东大1653学哲学系成立的“周易研究室”。1988年3月,在“周易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直属学校的独立学术研究机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

2000年9月,中心正式更名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心的前身及中心自创立以来,其主任皆为著名易学专家、易学导师刘大钧教授。

扩展资料

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及自选研究课题为主要任务。自1996年以来,承担了各类研究课题1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即占10项。经过10余年的辛勤耕耘,本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996年起,中心人员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1部,均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部分论著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空白。以上著述中,共获各类国家奖励11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针对易学为一高度哲学性的专门之学的实际,依据象数、义理合一的易学独特理论模式,中心人员在兼顾象数、义理的同时,尤致力于作为易学之根的象数之学的研究,并在此领域取得了为海内外学界所公认的突出成就。

考资料来源:

6,中国科学院:《周易》的意义在哪里?

中国科学院:《周易》的意义在哪里?

《周易》2113的意义在哪里?这一问题有很多5261层次和很多方面的解答。4102然而这些回答1653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周易》记录了古人对现实存在的观察和描绘。《系辞上传》的开篇词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上古先民的眼前状态:在他们眼前展现出的是辽阔的苍穹和无边的大地,或丽日经天,或风云色变,形态各异的山川大泽以及生存于其间的各种生物…… 《易经》的文字简略古奥,但我们仍然可见其中大量对生存环境———各种自然现象,和生存本身———生产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记述。我们不禁对古人恢宏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感到震惊!他们正如《贲·彖传》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或许有人认为,《周易》记录了古人对存在的观察和描绘,这一结论未免太简单。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周易》万古长青的奥秘!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无论它的建构多么精美,逻辑推理多么严密,当它的大前提被推翻之后,整个理论大厦便轰然倒塌,成为一片断墙残垣,仅供后人凭吊。而《周易》却是推不倒的,因为它的基础不是虚构的命题,而是坚固无比的存在本身,所以它永远耸立着,向后人昭示着。 《周易》是对存在的描绘,用《系辞下传》的话来说就是:“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也就说《周易》各卦是一个个关于存在的模型、图式,而六十四卦汇集成为整个宇宙的模型。这一点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研究“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用大众都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真理为什么普遍必然有效,放之四海而皆准?康德指出归纳法是不完全的,它不能穷尽所有的事物;演绎法的结论包含在大前提之中,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由此看来,这真是一个困扰人类的难题!而《易传》却认为易理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皆准的,《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从这些话中我们看出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周易》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周易》用的是模型,从形式逻辑上来说就是类比法。类比法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不须穷尽一切,而又能产生新的结论,归纳法、演绎法不能解决的问题,类比法或许能。即便到此为止,《周易》已经很伟大了,因为它为人类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类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然而这对《周易》来说还不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周易》并不是简单的类比法,它有着自己的逻辑,因为它难以用西方逻辑归类,故学者称其为易学逻辑。易学逻辑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并不是简单的,感知伴随着知性结构的确立,否则人类所认识的世界就是一片混乱,天是地,地是天,山是水,水是山,或光怪陆离,或混沌怪诞。同样,《周易》对存在的摹写、描绘也不是简单的。首先它存在着一个分类的问题,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系辞上传》所说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存在是无限的,而《周易》只有六十四卦,那么就必然产生了哪一卦代表哪一类事物的问题。《说卦传》列举了八经卦所象征的一些事物,其中有些可以被我们所理解,而有些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不属于同类事物。《周易》卦象的分类到底遵循着什么原则?值得深入研究。要么是古人的知性结构尚未确立,思想混乱;要么是《周易》揭示了某种隐秘的统一场的内在逻辑。 从每一卦的内部来说,《周易》也不是卜筮资料的简单汇集,正如《春秋》有微言大义一样,爻辞的内容也有自己的逻辑。《系辞下传》曾总结了一些爻辞的规律:“初辞拟之,卒成之终”,“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也就是说,初爻说的是某一事情的最初情形和人的初衷,上爻说的是事物发展的最终结局。在《周易》中,超越于某一事物之外,或发展为事物的反面,亦属于典型的结果。第二、四爻同处阴位,有助理之功,但二爻居下卦之中位,远离第五爻君位,所以多得赞誉;四爻近君位,故多恐惧。三与五皆为阳位,但三处于下卦之极,乃诸侯之位,故多凶险;而五处于上卦之中位,乃是君位,刚毅中正,故多能建功立业。爻与爻位以及两爻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如是否得中、得正,以及比、应、承、乘的关系,其中的含义又依各卦的基本意义而产生进一步的变化。 让我们再放眼整个六十四卦,其中的逻辑关系就更为复杂。汉易象数学创立了阴阳二气说、五行说、八宫卦说、九宫说、十二辟卦说、纳甲说、卦变说、卦气说、方位说、爻辰说、飞伏说、升降说、旁通说、互体说等等,构筑了一座宏伟精美、令人眩目的象数学大厦。其中有些说法在《周易》中就可见端倪,有些说法则是依理推演。 从某种意义上讲,易学类似于围棋。试想,当尧帝发明围棋,用以教育不肖子丹朱之时,他是否已经知道围棋在后世的一切发展变化?这个问题属于神性思维,可惜我们只是人,不是神,我们只知道现在的围棋艺术已与古时有很大不同,并且必将不断地发展。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现在的围棋仍然是围棋!它在本质上与古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它是依据棋理的规律而变化的。同样,易学研究也应如此,我们必须恢复、揭示《周易》的历史真实,遵循其逻辑规律。独立发明是一项有益的智力活动,但与《周易》无关,可能也比不上古人的智慧,要牢记《周易》是对存在的摹写、描绘,只有最真实的,才是最深奥的。生命启示录 《周易》的意义有很多,但有一方面不能不提及,就是《周易》经传中都有很多关于品德修养的内容。尽管古史辨易学指出、纠正了经学解易的泛道德化倾向,但这些内容仍然是一个事实。 例如,《易经》的《谦》卦赞美了谦虚的品德,《无妄》卦反对邪妄之行。《恒》九三爻辞云:“不恒其德,或承其羞。”也就是说,人若不坚守道德,就可能落到羞耻的困境。《涣》九三爻辞云“涣其躬”,是以洗浴比喻增进品德;九四爻辞云“涣其群”,是进一步比喻以优秀的品德教育广大人民,相当于《尚书·康诰》中的“作新民”。从“涣其躬”到“涣其群”,也就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路线。《既济》九五爻辞云“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意思是说品德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祭祀,品德才是生命的本质,它与人类的境遇有着直接的关系。 《易传》中品德修养的内容更是俯拾皆是,《乾》、《坤》两卦的《大象传》所言“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更是为大家耳熟能详。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象传》用“君子以”的句式,将某种自然现象与品德修养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统一起来。 中西方思想哲学的特点有很大不同,西方哲学逻辑严谨,这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之间的辩论风气有关,所谓辩证法,原先不过是辩论的方法而已。中国的圣贤们却很少辩论,战国时期的孟子,为反对异端,不得已而辩之,结果落下好辩之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形象。那么中国的圣贤干什么呢?他们通过不断地增进品德修养,使生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大有·大象传》中“顺天休命”的“休”字,乃是美善之意,这里用作动词,意即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因而他们能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他们的精神纯粹专一,对事物及其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现代人追求的是智力,古代圣贤追求的是智慧。智慧和智力有着本质的不同,智慧是一种更加综合性的东西,它与品德有着直接关系。西方学者喜欢将中国古代思想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若能深入了解,其实也不神秘。试举一例:若一超强大国征服一弱小国家,双方实力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若以智力计算,其结论不言而喻。但若在圣贤看来或许不是如此,道义的力量是强大的,失德的一方终究会陷入困境。这种对命运的洞察和把握看似神秘,其实也简单。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周易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一部上古哲学著作,原用于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学思想。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中国文化的很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现代科学很多理论也符合《周易》的世界观。认为周易是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对待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标签:
姓名:
公历:
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