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算命最准的免费网站
手机版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 首页 风水命理 风水知识 家里供神有什么讲究,请财神的讲究家中请站神还是坐神

家里供神有什么讲究,请财神的讲究家中请站神还是坐神

来源:要算命网 作者:本站小编 时间:2020-10-18

1,请财神的讲究家中请站神还是坐神

请财神的讲究家中请站神还是坐神

本家用就请文财神!也就是你说的坐神!如果是做生意的一般门市部就是请武财神啦!因为武财神不但求财而且挡煞!家里请神人们一般是不会请武财神的!

2,家中供奉什么佛好?摆放位置?有什么讲究?

家中供奉什么佛好?摆放位置?有什么讲究?

如果你只是一般地似信非信2113,那么供观5261音像就可以了。4102如果家中有佛教信徒,就1653要看其修持何宗?依其宗义供奉相应的佛像。如净土宗,就要供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像供奉佛菩萨要有专门的房间。没有要有专门的佛龛,供桌上别放杂物,上面不压东西。佛菩萨像或佛龛要供奉到房间上位。

如果佛龛不得已供在卧室等处,佛龛前面要有黄、白布廉,礼拜、上香、做课后苫好。这没有别的特殊意思,是表示尊重。我们要让父母住好房间吧?不能在父母面前袒露吧?不能在父母面前两口子亲热吧?

供水:提醒“清净、平等”,时时清净、平等了就觉悟了。

供香:提醒“戒、定真香”,真的持戒精严产生定力,则身体也散发香气。

供鲜花、水果:提醒“种善因得善果”。

供饮食(素):提醒“孝养父母”。

佛门用这些道具教学。

最主要是心存恭敬,则诸事顺利。不孝父母尚遭神谴,不敬佛菩萨,护法神则怒。

在家中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这样做的,①到市场或寺院内的佛像店请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再到寺院请法师(即僧人)开光;②把开了光的观世音菩萨像摆放到阳宅内合适的位置升座,每天香火供养;③观世音菩萨像的后靠房间不能是厕所或厨房;④观世音菩萨像的正前方不能是餐桌,也不能正对厕所或厨房的门;⑤不能用酒、茶、和荤腥的食物供养观世音菩萨。用白开水、水果、斋菜、米饭等供养则可。什么是斋莱?荤菜如葱、蒜、韭菜、荞头、洋葱等不是斋青菜,除荤菜外的其他青菜则是斋青菜。腥肉菜如鱼、虾、猪、牛等各式各样的动物肉类都不是斋菜。除荤菜和腥肉菜之外的食物才可以用来供养观世音菩萨。最好用专

3,家里有家神怎么供奉

家里有家神怎么供奉

保家仙俗称家神,2113是请来的,请来后就5261长居此家,你家上下没请过4102就不会有。

当然,依据一1653些地区的风俗,有可能被捡回来;有些家不愿供家神了,就会送,但依照传说,神是很难送走的,所以就采取缺德的办法,把家神像包在包袱里,或放在箱中,送至野外或弃之河中,如在七日内,有人捡走,打开,则家神从此留在该人家中;否则家神还会回到原来的家中。

未出现以上情形,家中就不会有家神,自来自居的,是鬼不是神。

其实送家神也不难,只要先给他做三皈依,然后再念遣送咒,就可以送到庙里享受众人香火供养,其何乐而不为。

4,家中香火台下供奉的神是什么神?

家中香火台下供奉的神是什么神?

一般供奉的是灶王爷 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司爷爷(浙江衢州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

5,家里供奉三位神应该几个香炉

家里供奉三位神应该几个香炉

一个香炉足以,,你看,寺院中的大殿前,只有一个。,,可能“神”,有些不同。他们和人一样,有分别执着。

6,家中有供奉神佛,在搬家时有什么说法

家中有供奉神佛,在搬家时有什么说法

搬家时2113对神像的处理一定要谨慎5261,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厄运,一般来说只要提4102前烧香告知,然后按1653照正常的神像搬家就好了,神像搬家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

1·提前请安,烧香告知即将搬家,并告知搬家的时间和新家的位置。

2·搬家时先搬神像,以红布遮盖神像,不可见天日,不能倒置,一定要抱着,不能背着,如果神像较大需要抬着,一定要有底座,不可直接双手去抓。

3·特殊情况,异地做生意回老家不做生意了,或者家里已经有财神等神像了,需要将神像交给开光的师傅处理,当初在哪里请的神像,谁给开的光就找谁处理,千万不可遗弃。

4·雨雪天气不宜搬动神像,如果避不开,可以将搬家时间推迟,或者提前搬神像,千万不能先搬家后搬神像。

参考资料:http://www.jinyuebanjia.com/?thread-229-1.html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供奉

供奉,指祭祀神佛、祖先。泛指奉献。语出《汉书·王莽传中》:“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

神像

道教神像。道教造像同佛教造像相比,更注重写实。道教为本土宗教,根植于中原文化,故更具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中金铜、木雕、石雕造像最具代表性。

标签:
姓名:
公历:
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