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2113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5261象。它通4102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1653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易经》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产物。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别,是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现象。 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如把天、男、仁、上、前、明、往、昼、尊、贵、福等都属于阳、刚、动;而把地、女、义、下、后、暗、来、夜、卑、贱、祸等都属于阴、柔、静。阳刚阴柔相反相成但并非不变,而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阳刚中孕育着阴柔,阴柔也包含了阳刚,相辅相成表里两面。如:男对女为刚,女对男是柔;前对后是阳刚,前对更前则成为阴柔。 “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之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 “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在这里所要阐明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作用法则是一到的;这就是,宇宙万物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作用的法则。所以称作“天人合一”。这样看来,“易”含有变易、简易、不易的意思,宇宙万物因时因地的阴阳、柔刚、静动,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单,矛盾又统一,对立又和谐;这阴阳论就在阐明这一现象;所以说,它是《易经》的中心思想。 《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相克;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 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 “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生”在这里不是产生而演变。就是说,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所以,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两仪,阴阳即太极。 太极是什么?从《易经》的本义去探索,唐代孔颖达《正义》中说:“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这一混沌不分的元气,或者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变化无穷;并且以阳统御阴,以阴追随阳。这就是《易经》所要阐明的主旨。这一宇宙根源的元气我们称作“太阳”也就是太极,也以━来表示,其推演如“附图”。儒家崇尚刚健正大其根本就在于此。 而老子主张“无”;这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存在的某种物质无声无臭。老子以“无”为道;“有”生于“无”,有形的物体产自无形的本体,“有”与“无”异位而同体。 庄子更将这一“无”的思想,提升为“无无”,“无无无”。“齐物论”中说:“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无也?”庄子“无”的思想,不是由科学实验中所得,而是哲人睿智的直接判断,但又符合科学思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然以地球为本体,然而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星,太阳系又不过是银河宇宙中一个系,银河宇宙又不过是大宇宙苍海中之一粟也。追溯下去无穷尽,而庄子“无无无”的思想,正象征大宇宙的无穷无尽。 地球、太阳,或在亿万年后会消灭;但大宇宙中必会有新的星球、星系诞生成长。大宇宙本身无始无终,永恒的生生不息,这正是《易经》所阐明的中心思想。以人来看,形体之小微不足道,但渺小人的心志活动却能将无穷尽的大宇宙包摄无限;因而《易经》“广大悉备”。 儒家崇尚阳的刚健正大,道家重视阴的虚无柔静。但儒家思想也有谦退阴静的一面;道家思想在虚无柔静中也含有刚强;总之,刚健正大与虚无柔静,是我国传统思想的表里两面。 乾坤代表了天的地,天是行云施雨的空间和万物生成之根源,是造化根本的大阳。与天的功能的大阳相对的是大地的大阴。大地的阴的元气,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但大地功能顺承天的功能。天是阳,是主宰,是动能;而地是阴,是顺从被动的。 天的法则是变化无穷的。阳刚与阴柔交互变化,使万物生成;同时阴阳保持和谐,才能使万物顺利的发展变化、进化。“归妹”卦的“彖传”中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都借夫妇的道理,比拟天地阳刚阴柔交互作用的生成原理。“系辞上传”中说:“生生之谓易”。下传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以天地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生成作用,为天地的德性。 然而,这天地阴阳交错,使万物生成展生生不息的作用,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系辞上传”中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就要求我们的认识不只是具体的,有形的现象,而且应该以现象发生的抽象的,无形的原动力来思考,这就是阳刚阴柔的形而上的精神了。 《易经》对天地生成发展的作用,最重视的是刚健中正,而且是恒久不已的刚健中正。 《易经》也兼说生死,而且以两者综合,来阐扬天地的大德及无穷的生命力。 总之,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微妙作用,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源,阐明这一原理法则并广泛应用到宇宙与人生的一切变化现象上,使人能够知变、应变、适应,去恶向善,避凶就吉,这就是《易经》的思想。 宇宙间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就是天地;所以,天地生生不息的变化作用法则,也就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易经》就以天地为准则,确立人生规范,以宇宙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要自强不息,造福社会。《易经》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方面的效用。人生道德修养自应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努力精进不懈,使自己在品学修养上有所成就,然后在事业上施展抱负,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参赞天地造化的功能于道德及事业之中,才是至高无上的大事业。 “系辞上传”中说:“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这里告诉我们,智慧应当像天一般高明;行为应当像地一般谦卑;睿知圣哲,遵循这一天的法则,崇尚智慧与礼仪,使道德修养有所成就,不仅独善其身,而且能施展于事业中兼善天下。将道德修养、聪明才智,施展于事业中,使人与物一起得到帮助,这就应了天地的变化法则,符合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这才是“盛德大业”。 效法宇宙精神,自强不息,这是《易经》的道德理想。阴阳、刚柔、动静,于循环无穷的变化作用中,使宇宙生成,发展,进化,调和,统一;符合这一宇宙精神就是善。传统道德上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善,宇宙精神本来如此。 《易经》中阐释了仁、义、礼、智、信、敬、诚、贞、顺等各项德性;是基于道德律与自然律一致的思想,崇尚阳的刚健正大;当然也一再提示阴的谦稳。 《易经》还特别崇尚“时中”。孟子说:“孔子圣之时也。尧舜以来相传之法也。知时中之义,则易思过半矣!”由此看来,《易经》对时间因素,以不偏不倚的中庸原则予以重视。 惟有认识宇宙精神,透彻阴阳刚柔动静变化作用原理的人,才能通幽明之故,最后就可达到心安理得,无忧无惧,知天乐命的境界。《易经》中所说的神,是指天地间阴阳刚柔动静变化现象的至为微妙,难以预料的神秘性;所以,只有天下睿智、最明了道理的人,才能理解《易经》中所阐释的道理的神奇功用,只有无心、无畏、致诚,达到人我两忘的极度寂静,才能看清一切是非善恶,吉凶祸福,也就是通达神明,必然就能担当天下之事。 “系辞上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是《易经》的根本观念。阴阳相对,但尊崇阳,阳兼有阴:阳为君,阴为臣,阳是主宰,阴为从属;君王象天一样绝对的尊严,臣像地一般绝对的卑下柔顺,这是《易经》阐明的君臣关系。 国家、社会的根基在家庭,家庭基础为夫妇。《易经》并非仅仅主张男尊女卑说,而是要男女夫妇,各自发挥本身的物质,尽各自的本分。当家庭发生混乱时,应当尊重父子的亲情,但并非家长就可以滥施横暴。先正家然后天下才能安定,家庭是国家、社会的基础。《易经》的思想,是家族主义、国家主义,进而是致力于世界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 家人在内,在外的则是朋友,这是人类最亲近的,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君子立身处世的态度,往往因客观情况的不同而不一致,但如何取舍?如何临机应变,则在于人,成则在于自我勉励,成败则在于天,这要看机会与际遇如何了。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几乎都以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诫,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长久安泰。 《易经》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着一切。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通观《易经》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易经》被称作“天人之学”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了。
易经》及其经传统称《周易》。它是一颗使整个华夏民族为之生辉的瑰宝6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哲学、天文、医学等方面,也渗透到了政治、军事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间。从《左传》、《国语》等古籍中记载的许多占筮故事中,我们可...
《易经》是中2113国乃至世界的一大奇书,其5261价值和作4102用硕大,影响意义深远,拥有博大精深的1653内容和广泛丰富的形式。它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是先民智慧和高度结晶。
《易经》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占卜用书,流传至今的是周朝的《易》,因此亦称《周易》。它被奉为儒家的经典,称作《易经》,而且冠居群经之首,有“万经这王”之称。经过后人的进一步创造发挥,形成了《易经》的完整体系,体现着生活经验和哲学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儒、释、道、法、名、墨、阴阳等诸子百家的重要思想渊源,在世界文化中也占有崇高的地位。人们根据《易经》的基本图形“八卦”创造了八卦拳,八卦掌,太极拳,太极剑等等。在现代,《易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哲学思想、计谋策略、思维方式、修身养性、政治军事、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医学养生、行为科学、文艺美学、围棋技艺等等,真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甚至目前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等到启示,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为有关人生问题的六十四个专题,三百八十四爻可看作三百八十四种处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与最佳对策。《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在今天,仍然是引导人们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锦囊宝鉴,人生的行为指南。而学习《易经》任何时候都不会晚,孔子曾说:“吾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人生半途,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当然有助于对《易经》更深入地理解。话虽如此,青少年朋友拥有充沛的精力和丰裕的时间,如果能及早从《易经》这大海洋中汲取富贵的智慧之水,作为跋涉人生征途中的甘泉,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加深领悟,当然就更为理想不过的了。
[真心推荐]
1、“六十四卦”中的人生哲理与谋略——《易经》对话录,孙映逵
杨亦鸣著,社会科学出版社,
2、易经的智慧,殷旵,珍泉著,线装书局出版,
3、周易四书禅解,[明]智旭著,施维周建雄整理,巴蜀书社,
4、周易全解,金景芳
吕绍纲著,
以上几部是我几年来所读到的最理想的入门首选阅读书籍(虽然手头上有十多个版本),特此推荐。
《易经》有象、数、理、占四大功能,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 第一个功能是象。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看象,是有道理的,因为天文、地理都是象,天文是天的象,地理是地的象,看天文、看地理都是看象。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同样人有人相,这个相是假不了...
就奥秘来说,谁也说不清。我们说他很难读,因为此文吾文解为文。一个政治家去看,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一个军人很有火味。商人很久商业气息。所以这本书在于易。何为易,上日下月,日月丽天,产生了变化,为易。 易分不易,简易,便易 简易 易经...
易经是2113经典中经典,哲学中的哲学,5261智慧中的智慧,是融科学、哲学、玄学为一体4102的大智慧书,大至无边小至1653无内,世间万事万物它都讲。你要它作用是什么?我只能说你用它做什么,它就是什么。因为它是活的,它不是一时的知识,而是永恒的智慧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易经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