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算命最准的免费网站
手机版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 首页 风水命理 风水知识 水罗盘,旱罗盘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发明的

水罗盘,旱罗盘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发明的

来源:要算命网 作者:本站小编 时间:2020-10-23

1,旱罗盘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发明的

旱罗盘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发明的

中国的磁针和罗盘先2113后经由陆水两路西传5261,曾给人类文明的进4102程带来重大的影响。但在罗1653盘的发明权上,长期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中西应当分享罗盘的发明优先权。即:磁针浮在水中的水罗盘与指南浮针一脉相承,是中国的发明,但是磁针用支轴支承的旱罗盘是欧洲所发明,后者经由日本船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旱罗盘已是16世纪的事了。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参照历史文献记载,笔者发现,我国不仅是水罗盘的发源地,而且早在12世纪就率先发明了旱罗盘。

明朝航海用的青铜制水罗盘,中有水室可盛水浮针,圆周内层刻八卦,外围则为二十四方位。取自李约瑟《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1985年5月,江西省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农民在窑背山发现一座古墓。该墓出土文物丰富,除金质饰件、水晶佩挂、文房用具、陶瓷、铜器等之外,还出了七十余件各式瓷俑。其中有座底墨书“张仙人”的张仙人俑一式两件,瓷土作胎,胎土细匀,素烧,火候偏低,系侍立状圆雕,由模印贴塑而成,高22.2厘米。风水先生“张仙人”俑,“眼观前方,炯炯有神,束发绾髻,身穿右袵长衫,左手抱一罗盘”。从该墓伴出的墓碑和纪年地券可知,墓主为南宋邵武知军朱济南(1140—1197),葬于庆元四年(1198)九月二十五日。考虑到12世纪末是罗盘发明史上极为关键的时期。

世界上关于罗盘的首次记载,见于南宋笔记小说《因话录》(书中称为“地螺”),曾一再为史界所称引,但其作者却误为曾三异,成书年代也不确。笔者根据几种地方志的记载,考证出真正的作者应是曾三异之兄曾三聘,《因话录》写成于公元1200年前后。曾三聘是江西临江府峡江(今江西清江)人,峡江离临川不远,《因话录》与朱济南墓年代相近,《因话录》“地螺”不正可与临川罗盘相互印证吗?

世界最古老的堪舆旱罗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临川罗盘不但是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的罗盘的模型,而且,它的磁针与水罗盘的磁针根本不同,其中部增大呈菱形,菱形中央有一明显的圆孔,明确、形象地表达出用轴支承之意,无疑是一种堪舆用的旱罗盘。清代乾隆年间堪舆家范宜宾的《罗经精一解·针说》曾说“指南旱针(即旱罗盘),造自圣王”,“创自江西,盛于前明”。他认为旱罗盘系中国古制,创自江西,确有见地,或许当时有所根据,可惜不能起古人于地下而问之。但有了临川罗盘,加上《因话录》“地螺”,说江西是罗盘的故乡该有八九分的把握了。

然而,假如对临川罗盘的认识到旱针为止,那就既对不起罗盘的发明者,也辜负了张仙人俑作者的一片匠心。

罗盘十六分度制源于中国

罗盘的分度主要有二十四(或四十八)向和十六(或三十二)向两大体系。学术界曾认为前者系中国所固有,后者则纯属欧式。查西方罗盘采用三十二分度的最早记载,见于英国诗人乔叟(Geoffrey Chaucer)1391年所作的《论星盘》(Treatise on the Astrolabe)。关于西方罗盘(三百六十分度)的最早记载,仅可上溯到1269年法国军事工程师皮里格里努斯(Petrus Peregrinus de Maricourt)的《论磁书简》(Epistola de Magnete)。反观12世纪的临川罗盘的分度,第二和第四象限各有四条刻度,根据上下左右对称的原则,校正第一象限,补足第四象限,可以确定整个罗盘采用十六分度。由此可知,十六分度制亦产生于我国。

中国十六分度制来源于堪舆家视为罗经之本的八卦。八卦图像,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前者以乾坤为南北,后者以离坎为南北。宋代堪舆家王伋《针法诗》说:“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表明他的堪舆罗盘用的正是后天八卦。用后天八卦命名的八方定位,加上两位之间的缝针,恰成十六向,再等分就得三十二向。另一方面,从八卦出发,一卦管三山,则得二十四向,加其缝针,共四十八向。

现在还不能确定中西十六及三十二分度之间在历史上是否有过交流。唯知荷兰18世纪有一种十六分度的旱罗盘,根据王大海《海岛逸志》的描述,恰似临川罗盘的翻版,这或许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一条重要线索。

张仙人俑手持的临川罗盘,现存江西省临川县文物陈列室,吸引着愈来愈多的观众和研究者。更为古老的中国罗盘,或许正躺在地下,等待着炎黄子孙去发现和研究。

满意请采纳

2,方水罗盘放在家什么地方最好

方水罗盘放在家什么地方最好

可以选择下列的2113方法进行放置:

藏入5261香炉内。这要购买体积比较4102小的罗盘,然后将其摆放在香1653炉内,再加上香炉灰(一般用牙灰来做香炉灰)。摆放在神像后方。神像后方俗称玄武方,竖直放,有磁针及符号的一方向向着神像,罗盘底部靠着神楼或者墙壁。要特别强调一点,这些方法不可用在祖先神位内,因为这神位属于天、地、人三才中的人才。南北线为天地线,只可用在天神或者地神之神位中。

罗盘周围不要有磁铁等有磁性的物体,也不要将罗盘放在电视机、电脑等有磁场的电器旁,否则会破坏罗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想了解更多内容 可以搜索 千寻预测改运中心

3,郑和率领船队出海每艘船上有没有配罗盘

郑和率领船队出海每艘船上有没有配罗盘

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每2113艘船上,均配有罗盘。

郑和船队使用5261的罗盘是“斫木为盘,书4102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1653向行舟”,用的是一种“水罗盘”,有天干、地支、八卦、五行配合而成,分有二十四个不同方位,如果再把缝针计算在内,一共四十八个方向,每一方位相当于现代罗盘的十五度,共三百六十度。

当时在使用罗盘时,还结合土办法,一种称为“盛水法”,即参考日月星辰的方位及风向潮流等因素,在罗盘中间放一个碗,碗里盛水,然后将鱼形磁针浮于水面,保持平衡,即能确定行船的方向及位置。

另一种称为“指两间法”,由于方位角度固定,因此两个方位之间的度数也可取两者度数的一半。正是罗盘正确使用,才确保了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安全、快速地远航。

最初船舶上使用指南针时,没有固定的方位盘,随着测方位的需要,出现了磁针和方位盘结合于一体的水罗盘。

水罗盘是罗盘中的一种,是把磁针放在一个中间凹陷处盛水、边上标有方向的盘子里,磁针浮在水上能够自由地旋转,静止时两端分别指向南北。这种指南仪器比司南更加灵敏,这就是最早的罗盘,用于航海。

4,数字罗盘的数字罗盘的定义

数字罗盘的数字罗盘的定义

古代称为罗经.它是利用地球自生的磁场来确定南北方向的.我国古代的罗盘分为水罗盘、旱罗盘两大类。水罗盘是把磁针放在一个中间凹陷处盛水、边上标有方向的盘子...

5,天工开物:旱罗盘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发明的

天工开物:旱罗盘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发明的

是中2113国人发明的,以下为解说:

中国的5261磁针和罗盘先后经由陆4102水两路西传,曾给人类文明的进程带来重大的1653影响。但在罗盘的发明权上,长期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中西应当分享罗盘的发明优先权。即:磁针浮在水中的水罗盘与指南浮针一脉相承,是中国的发明,但是磁针用支轴支承的旱罗盘是欧洲所发明,后者经由日本船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旱罗盘已是16世纪的事了。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参照历史文献记载,笔者发现,我国不仅是水罗盘的发源地,而且早在12世纪就率先发明了旱罗盘。

明朝航海用的青铜制水罗盘,中有水室可盛水浮针,圆周内层刻八卦,外围则为二十四方位。取自李约瑟《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南宋古墓———张仙人俑手持罗盘

1985年5月,江西省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农民在窑背山发现一座古墓。该墓出土文物丰富,除金质饰件、水晶佩挂、文房用具、陶瓷、铜器等之外,还出了七十余件各式瓷俑。其中有座底墨书“张仙人”的张仙人俑一式两件,瓷土作胎,胎土细匀,素烧,火候偏低,系侍立状圆雕,由模印贴塑而成,高22.2厘米。风水先生“张仙人”俑,“眼观前方,炯炯有神,束发绾髻,身穿右袵长衫,左手抱一罗盘”。从该墓伴出的墓碑和纪年地券可知,墓主为南宋邵武知军朱济南(1140—1197),葬于庆元四年(1198)九月二十五日。考虑到12世纪末是罗盘发明史上极为关键的时期,一见到这一考古资料,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

江西省临川县宋墓出土张仙人俑

世界上关于罗盘的首次记载,见于南宋笔记小说《因话录》(书中称为“地螺”),曾一再为史界所称引,但其作者却误为曾三异,成书年代也不确。笔者根据几种地方志的记载,考证出真正的作者应是曾三异之兄曾三聘,《因话录》写成于公元1200年前后。曾三聘是江西临江府峡江(今江西清江)人,峡江离临川不远,《因话录》与朱济南墓年代相近,《因话录》“地螺”不正可与临川罗盘相互印证吗?

世界最古老的堪舆旱罗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临川罗盘不但是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的罗盘的模型,而且,它的磁针与水罗盘的磁针根本不同,其中部增大呈菱形,菱形中央有一明显的圆孔,明确、形象地表达出用轴支承之意,无疑是一种堪舆用的旱罗盘。清代乾隆年间堪舆家范宜宾的《罗经精一解·针说》曾说“指南旱针(即旱罗盘),造自圣王”,“创自江西,盛于前明”。他认为旱罗盘系中国古制,创自江西,确有见地,或许当时有所根据,可惜不能起古人于地下而问之。但有了临川罗盘,加上《因话录》“地螺”,说江西是罗盘的故乡该有八九分的把握了。

然而,假如对临川罗盘的认识到旱针为止,那就既对不起罗盘的发明者,也辜负了张仙人俑作者的一片匠心。

罗盘十六分度制源于中国

罗盘的分度主要有二十四(或四十八)向和十六(或三十二)向两大体系。学术界曾认为前者系中国所固有,后者则纯属欧式。查西方罗盘采用三十二分度的最早记载,见于英国诗人乔叟(Geoffrey Chaucer)1391年所作的《论星盘》(Treatise on the Astrolabe)。关于西方罗盘(三百六十分度)的最早记载,仅可上溯到1269年法国军事工程师皮里格里努斯(Petrus Peregrinus de Maricourt)的《论磁书简》(Epistola de Magnete)。反观12世纪的临川罗盘的分度,第二和第四象限各有四条刻度,根据上下左右对称的原则,校正第一象限,补足第四象限,可以确定整个罗盘采用十六分度。由此可知,十六分度制亦产生于我国。

中国十六分度制来源于堪舆家视为罗经之本的八卦。八卦图像,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前者以乾坤为南北,后者以离坎为南北。宋代堪舆家王伋《针法诗》说:“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表明他的堪舆罗盘用的正是后天八卦。用后天八卦命名的八方定位,加上两位之间的缝针,恰成十六向,再等分就得三十二向。另一方面,从八卦出发,一卦管三山,则得二十四向,加其缝针,共四十八向。

现在还不能确定中西十六及三十二分度之间在历史上是否有过交流。唯知荷兰18世纪有一种十六分度的旱罗盘,根据王大海《海岛逸志》的描述,恰似临川罗盘的翻版,这或许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一条重要线索。

张仙人俑手持的临川罗盘,现存江西省临川县文物陈列室,吸引着愈来愈多的观众和研究者。更为古老的中国罗盘,或许正躺在地下,等待着炎黄子孙去发现和研究。

6,战国的司南、北宋的指南针、明代的水罗盘,它们各自的特点?

战国的司南、北宋的指南针、明代的水罗盘,它们各自的特点?

司南2113: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5261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4102一个杓形的东西1653,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指南针的始祖。

指南针: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发展的当时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当时在生产和科学实验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航海事业和外贸的兴起扩大下,指南针逐步发展起来。沈括总结了劳动人民在实践在创造的四种指南针的装置方法。第一种是水浮法,将磁针浮于水面进行指南,虽然比较平稳,但容易动荡不定;第二种是指甲旋定法,将磁针置于指甲上,转动灵活,也容易滑落;第三种是碗唇旋定法,将磁针置于碗口边上,转动较灵活,但易滑落;第四种是缕旋法,用蚕丝将磁针悬挂起来,可达到转动灵活而又稳定。他还记载了人工授磁方法即“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这种用人工制成磁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外,还曾制出过“指南鱼”、“旱针”、“水针”。旱针、水针这两种指南针,成为近代指南针(罗盘针)的基本结构原理奠定了基础。沈括在研究指南针的过程中,还总结和发现了地磁有偏角存在。也就是说,指南针指示的方向,“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我国对地磁学做出的伟大贡献。

水罗盘:水罗盘是中国古代船舶上使用的一种测向工具,是指南针在船舶上应用,它与方位盘相配合,用来确定方向、方位。

最初船舶上使用指南针时,没有固定的方位盘,随着测方位的需要,出现了磁针和方位盘结合于一体的水罗盘。中国明代水罗盘用八干、十二支、四维卦位名称标出24个方位。

水罗盘是罗盘中的一种,是把磁针放在一个中间凹陷处盛水、边上标有方向的盘子里,磁针浮在水上能够自由地旋转,静止时两端分别指向南北。这种指南仪器比司南更加灵敏,这就是最早的罗盘,用于航海。我国古代船舶上装有水罗盘,到了明代,罗盘的各项技术指标已经相当完整。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上就装有水罗盘,靠水罗盘指引航向,使郑和船队完成七次下西洋壮举。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罗盘

罗盘是理气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风水罗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又名风水罗经,最早用于航海、后应用于风水地理等。风水师认为罗盘是理气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西洋介绍罗盘的书最早见于13世纪初,比《萍洲可谈》等书的记载要晚100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水浮针和磁针偏角。而哥伦布在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比沈括的记载要晚400多年。近代各国舰船上通用的是液体磁罗经,这是航海技术上的重要创造。

标签:
姓名:
公历:
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