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博大精深,你想学习,首先需从易理~阴阳五行原理(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开始,因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个理,只要你把这个规律搞清楚了,你就会变得聪明很多,再用这个总纲去指导学习其它各方面的知识就容易得多了。比如说中医就是易经的阴阳...
学习易经,建议先熟悉八卦的卦象(相当于先认字),接下来学习《十翼》,这个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的对于易经的研究报告,是讲解易经的道理。然后在学习中遇到有关于卦象的,就回头翻看该卦的卦辞爻辞(如同查字典)。这样就能理解易经讲什么了。
首先,孔子2113研究《易经》与其人5261生遭际和鲁国政坛变故有着密切的关系。孔4102子五十岁以前一直仕途蹇促,郁郁不得1653志。五十岁以后突然时来运转、春风得意,先出任中都宰,然后升为司空,旋即又擢升为大司寇行摄相事,位高权重、红极一时。然而孔子深知鲁国政坛凶险多变,“公室”与“私家”、宗主与家臣以及“三桓”之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关系扑朔迷离,各种争斗异常激烈。短短数年间,前有“阳货之乱”(《左传·定公八年》),后有公山弗扰以费叛(《左传·定公十二年》),政坛几乎一直没有安宁的日子。
孔子是一个怀有远大理想的伟人,面对鲁国混乱复杂的政治局面,既要有所作为,又要规避风险,确实需要大智慧。如何才能做到“无大过”呢?必须“知天命”。如何才能“知天命”呢?必须认真研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易经》,从中领悟顺应天道、规避人祸的哲理。
其次,儒学发展需要理论创新。孔子所创立的儒学一直偏重于人文应用领域,对于世界本源以及自然现象等问题则始终采取“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的回避态度,因而致使儒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相对薄弱,制约了儒学的发展。孔子在构建儒学理论体系过程中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他从五十岁开始致力于研究《易经》,因为《易经》中蕴含了许多关于天地之运行、四季之交替、阴阳之变化、人事之休咎、政治之得失等高深哲理,他可以借此来实现儒学的理论升华,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易经》是儒学经典之一,孔子在完成《诗》、《书》、《礼》、《乐》等儒学经典修订工作后,必然转而集中精力来整理和诠释《易经》、《春秋》等内容更加深奥的典籍,这样才能开设新的教学科目,以满足弟子们进一步求学的需求。不过,《论语》中未见孔子教授或与弟子讨论《易经》的内容,先秦典籍中也没有相关记载,可能孔子觉得《易经》内容过于深奥,他一直没有物色到天资和悟性俱佳的合适人选,所以只好自己穷究其理、自得其乐了。
到了两汉时期,有关史书关于儒家《易》学的传承脉络突然清晰起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汉书·儒林传》: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
易经是什么?它就是一本书,但是内容是以卦呈现的。像我们学的数字公式一样。 大部分人对它却不是很了解。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却不知它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其实易经就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化,...
建议你看古文的,21131、刚健的意思用于天地则是运5261转正常,4102用于人就是努力上进、自强不息,1653也可以代表人的态度坚决等等。
2、旺相家庭富得意思是并不是能占到乾卦的人家庭就一定富裕,而要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五行来判断 。
3、这句是对前面的总结,就是不同的时间地点五行与乾卦相配结果也可能出现家庭衰弱,孤苦无依等不好的现象。 想学易经醉好看古文 谁都没翻译过的版本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没有吧,有个人办的术数班,大学里也未必有人能拿的住术数 比如奇门遁甲,大六壬这些,除非是研究一些周易理论知识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易经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