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先看易经初解,对易经的原理、内涵、本质。以及功能有个了解,再看六十四卦注,明白每一卦的本意及变意,然后,可以看一下梅花易入门这本书,当然,这些都是市面删可以买到的,其中也可以间或看一下自己干兴趣的,看完后如果还有兴趣,那就不能...

蓍草2113演卦
古人占筮用蓍草,通过三演十八变5261方求得一卦。此法为最早的八卦4102筮法。
此法甚繁。1653
原文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勒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勒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我觉得这种方法好麻烦,所以从来没用过。
以钱代蓍法
以钱代蓍法相传是战国时的鬼谷子独创 ,具体方法如下:
请准备三枚铜钱进行摇卦,乾隆币最佳(如实在没有,请依此理取其它类似钱币)。
无字的一面叫做“背”,你需要记下每次摇卦出现几个“背”,共摇6次成卦。
具体操作步骤:
1、三枚铜钱放于手心,双手合扣,意念集中于所测之事(比如想一分钟左右)。
2、然后晃动手中的钱并撒手落下(第一次),记下反正:
可能出现四种情况:一个背(记作 .),两个背(记作 ..),三个背(记作 O),没有背(记作 X)。
3、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二次,无须再想一分钟,但意念仍要集中),记下反正,记法同上。
4、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三次),记下反正。
5、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四次),记下反正。
6、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五次),记下反正。
7、重新拿起铜钱,并晃动撒手落下(第六次),记下反正。
此时一卦快成了,结果记录示例如下:(顺序一定要记录正确!)
上述方法简单易用,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
邵雍梅花易数时间起卦法
梅花易数起卦方法众多而灵活,最宜掌握应用的是时间起卦法。
时间起卦法比较好掌握,主要是依据年的十二地支数(如子一数鼠二数也)加阴历月、日数之和的余数取数,取卦以先天八卦数,如乾一数,兑二数也:
1 、年数+月数+日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八,所得的余数为上卦数。
2 、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八,所得的余数为下卦数。
3 、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得到的总数除以六,所得的余数为动爻数。
说明:
A、年与时的数取其地支的序数,如子为1,丑为2等,月和日的数取其农历月份的序数,如:正月取“1”、十月取“10”;农历为初一则取“1”、农历为二十八则取“28”,等等。
B、卦数为先天八卦序数。
C、如果同一时辰内需要测几件事,可以年月日时数加占测人姓氏笔画数的方法。也可让占者自由报一数分别加于以上三数中再除。按此法,心想、有兆、所见、所闻都可起卦占测。
二仪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心生二数作变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64,心念可从1至1000,心数大于64,则整除64,按伏羲六十四卦次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四象数法
二仪数法虽简单,但六十四卦序数记忆较繁,不适应个人随时随地占测的需要。四象数法则相当方便,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上卦,心生二数,作本卦下卦,心生三数,作变卦上卦,心生四数,作变卦下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8,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8,则整除8,按先天八卦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六爻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初爻数,心生二数,作二爻数,心生三数,作三爻数,心生四数,作四爻数,心生五数,作五爻数,心生六数,作上爻数,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4,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4,则整除4,1为阳爻,2为阴爻,3为阳爻变,4为阴爻变,配成卦象。

占卜,2113意指用龟壳,铜钱5261,竹签,纸牌或星象等手段和征4102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迷信手法。1653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它和预言不同的地方在于,通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占者去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如果要和算命作一个区别的话,占卜具有仪式性或社会性的特色,通常与宗教有关;相对来说,算命大多是服务个人的日常活动。占卜常常被人质疑只是一种迷信而已。然而,拥护者会说有许多奇闻轶事来证明占卜的效力。占卜是一种普世文化现象,人类学家发现从古代到现在都可以在宗教与文化中发现占卜的存在。不过,基督教《圣经》中说占卜是被上帝严格禁止的,佛教中也有与基督教类似的提法,唯措辞不如前者严厉;但事实上,社会中假借宗教名义进行的占卜和类似占卜的活动屡见不鲜。
占卜是世界各个古老民族都有的文化现象。我国也同样流传着占卜及用于预测的其它文化现象。但占卜并不能说是《周易》所独有。人们通常认定《周易》是占卜之书,俗话说:不学诗经不会说话,不学易经不会卜卦。《周易》到底是不是占卜之书?这也许不是一个简单的YES、NO问题。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可能包含这么三个小问题。 1。《周易》中有没有占卜的理论和方法。 2,《周易》中的话不是不是占卜之辞。 3。《周易》是不是占卜的工具。 现在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三个问题,然后再进行分析。
通常人们把《周易》与占卜联系进来,并认为《周易》就是占卜。如果说《周易》中没有占卜的理论和方法,人们当然不能理解了。但是如果说《周易》中有占卜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确实也是无从谈起。盲人的打卦算命者他们连字都看不到,他们占卜肯定不必是照本宣科,目不识丁的山野村民他们也进行占卜,我们不可能想象他们会怎样能读懂《周易》这本书的。古代的圣人,近代的学家们也无不说《周易》是占卜之书,他们从《周易》中找到了占卜的理论和方法了吗?也没有。我们从《周易》中找不到占卜的理论和占卜的具体方法,我们如何就说是《周易》是占卜的书呢?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占卜的人说不清,就是圣人们也没有认真理会这回事。
《周易》是不是占卜之辞
通常人们都认为易经的卦爻辞是占卜之辞。易经是不是占卜之辞,首先看人们是不是是弄懂了易经中里的文字的意思。如果连文字都看不懂,说易经是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人们说《周易》是占卜之辞,大多就是把《周易》看成是毫无逻辑关系的凌乱文字。占卜易学如果是有什么理论的话,就是学易的人常说的易三论:简易、变易、不易。易三论是一个什么的理论,也许是更混沌的问题。依据现代逻辑,简易、变易、不易,这是三个互不相容的概念。《周易》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此亦是、彼亦是,彼此都是,就是什么都不是。有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古今易学家们从来都没有顺理成章的读通过《周易》。那些易山文海无不都是些似易非易的东西。我们说法似乎是对于千古易的学人大不敬了。可是我们仔细想想,不是如此,《周易》何以成了千古之谜?对于一个未知的领域,有人往往喜欢引向神秘,也有人喜欢将其化为简单。这也许就是唐山易学与其它易学的不同之处。“东方易圣”许先潮指出:对于《周易》卦爻辞的解析是正确认识《周易》的关键。他同时认为:《周易》的卦爻辞大多是可以解读的顺理成章的语言和文字,它不必是占卜之辞。《周易》中的关键词也不必仅是占卜的用词。一个简单的道理可以说明这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如果说《周易》是帝王之作。很显然,堂堂中华帝国之主当然不必是些巫卜和神汉。帝王们的智慧首先体现在他们治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上,这在《周易》中都是可见一斑的。
《周易》一书的确是被人用作占卜的
历史上一直有记载,现在的人也是这么作的。从《周易》中任意拿出一句话进行望文生义的解释,我们如果以此就说《周易》是占卜的书,如果这本书不是《周易》的,岂不是世界上任何的书都是占卜之书?这只能说《周易》是被人们当作占卜的工具,而并不能说明别的什么。《周易》为什么能被人们当作占卜的工具?这不仅是要看《周易》是什么,而且也要看占卜到底是什么了?我们说《周易》可以是一种占卜的工具,那么什么东西又可以不是占卜的工具呢?几坆硬币、一本书、一个字、一件物品,占卜者无不可以稍加动作就滔滔不绝的断人前程、甚至生死寿夭。我们不得不说,占卜是个随机的东西,《周易》一书就是这样随机的被人们用作占卜。因此,我们不必希望占卜者都深通经文,占卜者也不必从《周易》中去找到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方法。 巫卜并不是我们民族的独创,但是中国的巫卜更具有特色,更系统化更理论化是显而易见的。八卦符号为巫卜创立了多样化形式,这也是一个事实。人们通常认为八卦符号就是占卜符号,但是我们对于《周易》的研究指出:八卦符号首先是一种尺度,是一种测天记时的刻度符号。八卦是作为符号被用作占卜,我们当然不能从符号本身去认识占卜的本质。就象现代科学ABC等符号可以用作各种学科代表各种意义。我们如果抽去了学问的本身这种符号就会变得毫无任何意义。当今,有人把占卜当作是科学,也有人将其视为是伪科学。然而,科学恰恰是需要人们去弄清机理,从理性上认真弄清事物的本质。然而,至今为止,人们对于占卜的认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模糊的。 人们从现代逻辑上来看占卜:从随机的事件中去寻求必然的结论,这似乎是荒唐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几枚硬币的随机排列如何能与人生和世事有什么必然联系。人们当然也不能理解算卦的祖师:邵康节先生从牛向北方鸣,就如何就当宰,那么朝南方鸣是不是就不应当宰?占卜的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践上的不尽人意,往往就被人们认为是江湖上的骗术,也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占卜毕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一种世俗文化,它植根我们人民之中是有一定基础的。我们准确的认识占卜,将占卜赋于人类的理性,这对我们的民族的科学、思想、教育无疑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 我们以今天科学的观念来看占卜,占卜可以归为预测学的门类当中,甚至可以说是信息学的范畴的东西,至少说所涉及的内容是这些领域的问题。应该说:就我们现在的科学来准确的解释占卜的机制也许还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也不能说占卜就是无法进入到科学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根据我们现在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科学知识简单的认识占卜的合理性或非理性也放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 我们仔细研究中国占卜术的各种方法,大都是在六十甲子数上大作文章。“东方易圣”许先潮谨慎的说,也许中国占卜术的微妙全在于此。六十甲子数是时间的表达方式。时间是什么?如果尺度是世界存在的一种有形的度量。,那么时间则是世界事物的的一中无形的度量。形而下是尺,形而上则是时。毫无疑问,表达世界事物的一些最活跃、最有意义的物理量全在于时间之中。例如能量、速度、周期、频率无不都是以时间为基数的。如果我们的世界一切都是以时空形式的存在,那么以时间序列展开的世界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画卷。 中国古老的记时方法恰恰是一种多周期的表示时间方法,六十甲子数可以是时间序列的多周期的记号,这些都是我们易知的。周期运动是世界运动的基本规律,而周期的倒数即是频率,又是事物信息的物理量。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称是占卜或预测的机理吗?说实在的,如果说占卜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就是用六十甲子数在那里寻求和拼合事物的周期,并以某种频率感应到自己的头脑呢。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显然我们用形而下的理论是解释不清的。 诗曰:“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中国历史书上有“红羊劫”这样的记载,这是说值逢丙午、丁未年国家就要发生动乱。因为丙丁属火是红色,未年是羊年,所以国难之时又叫作红羊劫。也许红羊劫的说法在古代比较普遍和流行,所以有红羊劫作为一个词条在现代的《辞海》和《辞源》都有解释。不过现代辞书在解释红羊劫一词时都说这是古人迷信的说法。 红羊劫的说法是否是迷信?这是宋朝人依据我国战国时代到五代时期的历史统计得出来的。这期间有一千二百六十载,二十一个丙午、丁未年,其年皆值中国动乱之年。 这是经过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所证明了的说法,应该说不能算是迷信。如果说是迷信,就是说我们对于这样统计出来的历史事实还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解释。 从五代到现在又过了一千多年,历史经过了若干过红羊劫,这些年代是不是都有动乱,我们没有作过统计。上一个世纪,中国经历过两个丙午、丁未年。二十世纪初期丙午、丁未年间(1906年-1907年)正值辛亥革命暴发的前夕。红羊刼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奇异点,恰恰也引起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重视。孙中山先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孙中山 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刼运日相催。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很显然,这首诗表达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想利用红羊刼这样一个历史关键时刻向清王朝发难的一种急切心情。 1966年和1967年又时逢丙午、丁未,在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中国正在兴起一个红海洋运动。红色的标语铺天盖地。人们普遍认为文革是“浩劫”,红色海洋是不是红羊刼?当然,我们也许认为这是历史又一次过多的巧合。 我们今天如果对于这些不加以无妄的神说,并认定这些是历史的基本统计事实,我们只能说这是中国社会的周期律。既然是周期律那么就是事物的一般规律了,当然没有什么神秘而言的。 其实,这样的历史规律我们只要稍加留意的进行统计,就可以找到许多。 土家占卜
建国后中国经济也存在着十年的周期律也是明显的:1958年大跃进,1968年国民经济全面崩溃,1978年农村改革,1988年通货膨胀,1998年金融危机,2008年的经济危机。这些十年周期的起伏变化规律也是明显的。 “东方易圣”许先潮作过多年的各类预测工作,并认为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的周期律,由于我们对于对事物的机制的认识是灰色的。所以它的预测预报意义也是有局限的。 当然准确的说明占卜也许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怎样将事物的信息传递到占卜者脑子里的。“东方易圣”许先潮小心翼翼的假设,这也许是一种感应,如果不存在着神灵感应的话,那么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感应。如果时间不是一片空白,可以产生一些频率,如果思维不是一片空白可以传递这种频率。那么这些事就好解释了。可是所有这些都需要科学仪器进行检测。 如果占卜学作为预测学和信息学的门类,那么占卜学就显得苍白的多了。因为占卜学并没有提供预测的基本的机制,也因为占卜学的预测还是那么不尽人意。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可以收集、处理。贮存大量的信息,显然以比一个八卦盘或空口白话的占卜要完美的多了。
这是以《周易》为主的占卦法。文王八卦,后天八卦也,有别於《连山》、《归藏》,也不同於伏羲先天卦象,亦即是《周易》所传之卦序卦象。伏羲先天之卦,位次依於〈河图〉,是主,是体,是先天之气,以乾坤为基;而文王后天之卦象,是客,是用,是后天之气,以坎离代乾坤之用 。简而言之,先天卦象是天地之间的基本型态,而后天卦象为世间万物之流变。 诸圣作《周易》,主要是为了阐明天道,教人性命之旨。然《系辞》曰:“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天道的流布是生生不息的;以道学的角度看《周易》,固然是好,但若以之为世间万物的吉凶变现,也无不可!所以道家和道教之不同,在於前者是哲理,而后者是道术矣。这些仅是体与用的差异而已,无关高低对错也。职是之故,《周易》成了卜道之正宗,甚至应该说是阴阳五行哲学之必修科目。 所以称之为“周易占卜法”,因为这门占卜方法,是以《周易》经文为主要解卦方法。因为有文本可看,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因为一者经文简略,不敷现代人使用;二者卦象卦序甚为深奥,非一般人能知能解。如《论语‧述而》:“子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卜筮正宗》即云:“....鬼谷子仙师因易理浩荡深远,恐愚人不能参透,以钱代蓍卜定财官父兄子生克制化....”就是此意。 所以这种占卜法多为文人学院所重,大约有两种倾向:一是走入了纯哲理的探讨;一是就文解意,隔靴搔痒矣!
梅花易数,创始于邵雍—康节先生,是北宋庆历年间之人。据说他“隐处山林,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於易,忘乎其为寒暑也”。做学问至如此,实在令人钦仰不已。不过,在《正宗梅花易数》序文中,这套占卜法似乎另有师承,只是经由康节先生发扬光大而已。事实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这是历史公案,不必去打扰我们学卦的兴致。中国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大都历经千百年来之锤炼,才能成就一家之言。要严格说创始者为谁,是有些不容易的。更何况古人并不注重版权,又如何追究呢? 梅花易数以先天八卦为主,起卦之卦数,即以先天—乾一兑二震三....坤八为例。所谓先天为主,是指比较重视卦本身阴阳五行的生克对待,而对於后天《周易》之文辞,相对的只有参考而已。所谓先后天之辨,之前已有论之。简单来说,先天重气化,阴阳五行之基本架构;而后天才开始有人文典章制度,工巧艺术。这也就是为何伏羲八卦仅有图像,而无文字,而《周易》卦文皆有之理。所以梅花易数的核心架构,即是立体 、用,观察其生克变化的一门学问也。 所谓体用者,阴阳也;体常静而为阴,用常动为之阳。故卦分上下为内外卦,爻动者为用卦,静而不动者为体卦。体为阴,阴者不可克,克之则伤!体卦宜强不宜弱,弱则此事不可为也。在实际卜卦过程中,先定出体、用卦;如卜得风水涣卦第五爻动,故知内卦不动是体卦,外卦动为用卦。体卦属木,用卦属水,用生体,则主事易成。再看体用卦衰旺如何?如果木逢春季则吉,逢金月则衰。另外互卦变卦也须考虑;简言之,本卦是事情的状态,互卦是事情的过程,而变卦为事情的结果。而它们之间五行衰旺生克,卜卦结果的重要依据。 梅花易数虽说重先天,但亦须考虑《周易》之卦辞,如邵康节论一少年人面有喜色,占得贲卦第五爻动,爻辞有”束帛戋戋“之文,而断定有喜事,也不管这个卦象是体去生用是不吉的。这当然也牵涉到触机及灵感,所谓“大匠诲人以规矩”,“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中国的预测学最重视的即是天份和灵感,在《梅花易数‧卷五》中有一李淳风与其子占一妇人的丈夫平安否之例子?父子的判断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问什么时候该看爻辞?何时不用?恐非只字片语所能道尽矣!讲到文王圣卦之前,必先得提到“五行断易”。它是以浑天甲子,即纳甲安在六爻之上,又有世、应、身三爻,财、官、父兄、子五种用神;以之间的生克变化来断休咎吉凶。文王卦就是在五行易的基础上,加上天干、六兽、神煞等配件所形成的占卜法。许多人仅知有文王卦,而不知有五行断易,实质上二者并无很大的差异。因为五行之生克制化,才是主体,神煞六兽不过是更细微的呈现某种既定的结果而已。文王卦虽名“文王”,其实只是上托周文王之名,也有纪念他的意思。以断卦的角度来说,他与《周易》的关系已渐行渐远了!体系上虽跟梅花易数不尽相同,但在重视五行生克的角度上,是有其雷同处的 。也可说都是重先天一系也,而文王卦已经加入了许多如同子平八字的论述了。 文王卦实用的成分更多了,只要取对用神,即可论断吉凶。譬如论财运,就以财爻为用神;问考试,父母爻就得旺相才好;又或者断夫妻感情,我为世爻,对方看应爻....。观用神之强弱,周边的对待关系,看生之?克之?扶之?制之?....虽然只有六爻,看似简单,却林林总总地呈现无限的因素与可能。这门卜卦法,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多少前贤先哲的淬炼与升华,更融合了许许多多阴阳五行的派别!若要很单纯地只是把它列入占卜这一系中,恐怕就有见树不见林之憾了!
“塔罗”一词,是取自埃及语言的TAR(道)和RO(王)两词,含有王道的意思。因此,“塔罗”本身也就是指身为王者,他应该具备的正确决断力,这也真是塔罗预测方式的起源。 塔罗牌是由22张大阿尔克那(大秘)和56张小阿尔克那(小秘)(数字牌)组成的,共78张,每张都配有独特精美的图案和意义。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副塔罗牌,是目前存放在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中的17张大阿尔克那。1910年,A·E伟特与史密斯女士出版了莱德——伟特塔罗牌,很快该牌就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纸牌,也是大多数塔罗牌研究者公认的国际版。 主牌。22张,分别是:0号愚者、1号魔法师、2号女祭司、3号女皇、4号皇帝、5号教皇、6号恋人、7号战车、8号力量、9号隐士、10号命运之轮、11号正义、12号倒吊人、13号死神、14号节制、15号恶魔、16号塔、17号星星、18号月亮、19号太阳、20号审判、21号世界。并且根据牌的正逆位会有不同的牌意. 一般来讲,1-12号和14,17,19,20,21号牌正位的牌意好,逆位的牌意坏.其余的塔罗牌相反. 副牌.56张,分为魔杖牌,圣杯牌,六芒星牌(或者金币牌)和宝剑牌,每种牌各14张,分别由1-10张数字牌和随从,骑士,女王,国王牌组成. 初级的占卜中通常只用到主牌,只有在中高级占卜中才会用到副牌.较主牌而言,副牌的影响力稍弱,牌意也比较小.塔罗可用于占卜爱情,事业,学业,人际关系,或者一件事情的经过与结尾,以及选择与未来等.

易是2113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5261。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4102易经1653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独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适应症,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体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才,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的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汉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这便是:①上经的彖辞。②下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④下经的象辞。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⑧《说卦传》。⑨《序卦传》。⑩《杂卦传》。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作的分类范围,凡欲研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属于尊孔的意识所出发。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象辞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词、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子的手笔。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要想学习占卜,《周易》则2113是最好、5261最基础、最精准、最广义的书。《周易》学说4102中唯朱熹1653编译的《周易本义》最好。但需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知识和对易学的浓厚兴趣。
至于其他的占卜方法总有不如周易的地方。以上是我的见解,给你作为参考吧。

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卜筮之道,起源甚早6周礼》春官太卜掌三礼,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 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存焉。《周...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占卜
占卜,意指用龟壳、铜钱、竹签、纸牌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迷信手法。获得尘世间事物的信息或预卜凶吉祸福的活动。它通过研究观察各种征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据来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将来。流行于全世界各个时代的文化中,而且方法多种多样。早期的占卜和宗教密切相关,其发展受到宇宙观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常见的占卜方式有询问性占卜(如中国民间的求签)、鸡卜、鸟卜、鸟占、水占、星占、纸牌占卜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