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为什么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23636说《周易》预测绝不是迷信而是科学?
《周易》是什么?就是人们常说的《易经》,是一部论述占筮哲理的典籍。无论从《易经》的经文或易传,都是围绕占筮来阐述其哲理的。然而,还有部分人认为“《易经》的哲学思想是正确的,但《易经》的预测是骗人的,是伪科学”的。那么、《周易》预测到底是“伪科学”或是“真科学”,不妨从以下方面可以说明。
一、首先要明白《易经》的哲学思想从何而来:
我们客观的、冷静的来研究一下《易经》本身的内容,其答案就十分清楚了。《周易》实际本身就包括“经文”和“易传”两个部分。“经文”实际上就是作为预测依据的八八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乾坤两卦各多一爻,也为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这些卦辞和爻辞都是阐述卦象和爻象所反应的吉、凶、休、咎、悔……等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而《易传》所阐述的哲理正是对卦象和卦、爻辞的论述,如果没有这些作占筮依据的卦象和卦、爻辞,《易传》的哲理又从何而来呢?
二、我们要知道《周易》预测同样具有科学依据:
占筮就是占卜、预测。说到预测,我们每一个行业都有预测,比如经济预测、地震预测、市场行情预测、股市预测、天气预测等等,这些不都是预测吗?为什么用《易经》预测就成了封建迷信了呢?也许有人是这样认为的:“各行各业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和统计数据为准的,而《易经》预测则无这些依据和数据,故不可信。”
其实、持上述观点的人却犯了一个认识上的错误:所谓科学依据和数据,只不过是预测的中间媒介,而不是预测结果本身,比如气象台对天气的预测必须借助对温度、湿度、高层气流状态、历年天气统计资料、卫星云图等为依据,但所有这些依据都只能作为中间媒介,并不等于是晴天、或雨天的结论,也就是说,对于未来哪天是晴天雨天的结论是靠对过去的气象资料这种媒介来做出预测判断的。而《周易》的预测,同样有其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和事物变化的哲理作中间媒介,从伏羲时代以来的几千年里,各朝各代都有预测的专门机构及官员(太卜),其大量的预测结果都要经过事实的验证,几千年的大量史料,积累了人们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变化的系统知识,掌握了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这就有了预测事物的科学理论依据,这些依据更丰富更全面。《易经》作为预测手段的卦象和爻象就是依据“或然率”(probability)的原理去模拟所测事物的阴阳结构符号,再将其按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来还原事物的本身(也就是将抽象的卦象还原为具体的事物),因为有几千年的历史资料所显示的规律性和《周易》丰富的哲理作理论依据,所以,《周易》预测是科学的,也是很准确的,从广度和深度来讲远远超越其他任何行业的预测,正因为其预测的功能超乎人们的想像,加之受现代科学检测手段的局限而不能解释,所以有些人才不敢相信。

科学不是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 已经不能用科学不科学来评价 《易经》是包含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古往今来,参透者甚少,关于易经的很多评论是伪的

4月26日 09:55
《周易》本来是一部上古筮占记录的汇编。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周易》或《易经》由六十四卦和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1613236不到五千字的卦辞和爻词组成,它的最初的功能就是用来占卦。后来引入了哲学领域,与科学似乎不沾边。因此,可以说《周易》本来是不讲科学的,当然这并不否定《周易》本身包含了科学的因素。
(一)《周易》与数学
《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联系的主要纽带就是它独特的卦画符号系统。这一点同它的筮占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两个地方后来常常作为数理问题来讨论,一个是所谓的“大衍之数”,另一个是所谓的“河图”和“洛书”。
由此看来,《周易》与数学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后人在注解《周易》的过程中将古代的数学成就附会到《周易》上的一个结果。我们很难断定,《周易》本身就有这些数学理论。比如“大衍之数”,本来就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易传》,在此以前的占筮是否运用这一套程序还找不到文字根据;即使是“古已有之”,也只能反映《周易》在殷周时代就得到了当时的数学成就的支持。至于“河图”、“洛书”就更是如此。
(二)《周易》与天文历法
《周易》与天文历法结合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汉代发明的“卦气说”、“爻辰说”和“纳甲说”。这些学说在汉代都属于“今文经学”的范围。卦气说在汉代易学中影响最大。它是将卦画(卦)同二十四节气(气)以及方位相结合的产物,易学家孟喜和京房对它的贡献最大。其实,无论是卦气说、爻辰说还是纳甲说,这些理论在《周易》本文中都找不到根据。除了《周易》上的二十四卦外,其他如季节、方位、节气、日数、十二生肖、乐律、八宫等,都是汉代当时发明的或者已经发明的知识,因此,这可以看成是汉代一次知识的大综合,而这些综合又是围绕《周易》这一部儒家经典展开的。它们越来越烦琐,越来越神秘,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婢女。
(三)《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与中医事实上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上古时代医巫不分,巫既占筮祈祷,又采药治病。我们讲《周易》与中医的关系,只能在中医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之后,即从秦汉时代起作为中医的基本理论支柱的《黄帝内经》成书之后。如果认为《周易》与中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的话,这种情况至少在唐朝才成为可能。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论断,他说:欲为太医,“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医易的结合是中医在已经建立了自身的体系的基础上,将已有的概念、理论同《周易》特别是《易传》的有关思想相调和、相比附的结晶。
《周易》的符号系统包含了较科学的宇宙观。这个科学的宇宙观就是它的阴阳观念。《周易》的方法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个方法论就是取类比象。正因为《周易》能够发挥宇宙代数的“空套子”作用,将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才使得它于中国古代的各门学科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也正因为此,现代的一些易学研究也常常被“套”进去了。
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象征,《周易》的价值是不朽的。它的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思维视角,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应该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思维和方法论的启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现代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周易》价值的现代转换。但这种转换需要的是创造而不是牵强附会。只有这样,周易这一古老的中华智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易抄经》是古代科技袭的起源,易经主要阐述2113了人方面的5261规律和伦理道德,现在4102的科学的发展还1653非常有限,很多现象远远没有搞清楚,而且现在搞清楚的仅仅自然方面的部分原理,人的伦理道德是现在的科学解释不了的,打个比方一样的病,一样的药,一样的医生,有人好了,有人就是不行,中国有句老话"医生缘病人福“。
易经解开了宇宙人生的奥秘,科学越发达,越证明易经的正确,比如:计算机的二进制,只是其中的奥妙需要大家多多参,多多悟,中国文化的源头来自易经,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现在我们国家的好多政策,外交政策都来自易经的智慧,(比如求同存异来自大有卦,同人卦),文事武备(一阴一阳之为道),

易经 在周易文化里面风水,手相,卜卦,命理等都是其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是由《周易》学说衍生出来的分支学科,它们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周易》学说的理论体系。 至于它是科学还是迷信是见仁见智的事,我认为易经是科学 风水学是一门学科,...

我认为《易经》它应该属于科学范畴.怎么说呢?第一: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到后面干支等等都是从事数的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象二进制算科学的东西吧!我们不说易经里有二进制但六十四卦排序跟二进制的数学原理相合总可以确定吧.第二:众所周知易经...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周易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一部上古哲学著作,原用于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学思想。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中国文化的很多思想,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现代科学很多理论也符合《周易》的世界观。认为周易是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对待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标签: